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首页 > 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 流变学

2008年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08年12月31日

2008年,在、中国化学会的领导下,在各位委员和流变学界同仁的热情参与、大力支持下,第六届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取得了重要的成绩。现对2008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召开了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

由、中国化学会流变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承办,湘潭大学、湖南工业大学和湖南省力学学会协办的“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于2008929~101在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举行。

来自会议承办和协办单位、湖南省科技厅及教育厅、、中国化学会的领导和嘉宾出席了会议的开幕式并致贺辞。

来自全国81所高校、科研院所和流变仪器参展单位的19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围绕我国流变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对当前国际流变学领域的研究动态、前沿和发展趋势、流变学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等热点问题,以大会特邀报告、分会场报告、技术报告和仪器展览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会议共设八个专题、分五个分会场进行了为期3天的学术交流和讨论。八个专题分别是:本构模型与本构理论;高分子溶液与熔体;多相体系;工业流变学;-磁流变学;岩土、地质与石油流变学;食品、医药与生物流变学;木材、固体复合材料及其加工流变学。会议共安排大会特邀报告9个、技术报告3个,共有分会场报告122个(含分会场邀请报告23个),是近几年来参会报告较多的一届年会。有五家外国仪器公司中国分公司发布了新产品信息或进行了仪器展销。

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219篇。为加强国际交流、扩大国际影响,本次会议出版了英文全文论文集,收录英文论文126篇,由中南大学出版社和Springer出版集团以《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特刊(SCIEI源刊)的形式正式出版发行。同时出版了中文摘要集,共收录中文摘要169篇。

在闭幕式上,举行了第一届中国流变学杰出贡献奖第五届中国流变学青年奖的颁奖仪式。

二、召开了第五届全国电磁流变液及其应用学术会议

第五届全国电磁流变液及其应用学术会议于20081023~25日于大连召开。此次会议由和流变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联合承办。会议论文集会前由大连理工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大会由会议主席、大连理工大学校长欧进萍院士致开幕词,他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的发展情况,并对各位远道而来的专家表示了欢迎。在两天的会议中,共有50余位学者,在7个大会报告和40余个分组报告中交流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大会上,中国化学会、流变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赵晓鹏教授作了电流变弹性胶体的电场响应行为的报告,介绍了西北工业大学近年来在电流变弹性体方面的研究进展。复旦大学周鲁卫教授介绍了20088月在在德国召开的第11界国际电磁流变会议的情况,这次会议共有包括10名中国代表在内的180余人参加。龚兴龙教授做了题为磁流变弹性体的研制、表征及其半主动吸振技术的大会报告,详细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磁流变弹性体方面的研究进展。王代华教授代表重庆大学的几个课题组介绍了他们学校在磁流变液及其检测设备、磁流变阻尼器以及磁弹性体方面的研究情况。武汉理工大学的瞿伟廉教授介绍了他们自制的50吨磁流变液阻尼器的性能,以及应用此阻尼器对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斜拉桥主梁纵向列车制动响应智能控制模拟情况。关新春教授介绍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树脂基磁致伸缩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方面的主要研究工作。

从事电磁流变研究的国内主要专家均出席了此次会议,各位专家在交流研究成果的同时,还探讨了本领域的发展发向。大家一致认为,此次会议交流内容代表了国内电磁流变技术的发展水平,起到了促进学科发展的作用,达到了交流的目的。大会一致决定,2011年的第六届全国电磁流变液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由武汉理工大学承办。

 

三、评选了第一届中国流变学杰出贡献奖和第五届中国流变学青年奖

2008928,第六届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在长沙召开了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确定了第一届中国流变学杰出贡献奖第五届中国流变学青年奖的获奖人选。

本届共有3位为我国流变学的发展和普及做出突出贡献的老专家获得中国流变学杰出贡献奖,他们分别是:华东理工大学江体乾教授、中科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韩式方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杨挺青教授。

获得第五届中国流变学青年奖的2名青年学者分别是:湖南工业大学曾广胜博士、中国石油规划总院高鹏博士。

四、召开了第六届流变学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借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召开之机,第六届流变学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于2008928下午在湖南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举行。出席本次会议的委员17人,3位委员因故请假。中国化学会国际学术交流委员会副主任张灿同志、办公室刘俊丽同志分别代表两个上级学会列席了本次会议。中国化学会第六届流变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赵晓鹏教授主持了本次会议。

会议主要议题包括:(1)各位主任委员汇报各自分管工作的进展情况;(2)流变学电子杂志开办的有关事宜;(3)第一届中国流变学杰出贡献奖和第五届中国流变学青年奖的评选;(4)申办2016年国际流变学大会的有关事宜;(5)团体会员费交纳;(6)专业组活动问题;(7罗迎社教授向专业委员会汇报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筹备情况;(8)协商第十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承办单位。与会委员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认真、热烈的讨论,并充分交换了意见。

有关议题讨论情况总结如下:

1、关于流变学杂志的开办

鉴于出版正式纸质刊物的现实困难,开办流变学杂志宜分步实施。当务之急是结束多年议而不决的状态,从易于实施的电子杂志做起,迈出第一步。根据本届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的分工,由副主任委员郑强教授负责落实流变学电子杂志开办的事宜,目标是今年年底前推出第一期。

2、第一届中国流变学杰出贡献奖和第五届中国流变学青年奖的评选

鉴于今年是第一次评选中国流变学杰出贡献奖,会议经过举手表决,超过2/3的与会委员同意,本届流变学杰出贡献奖的授奖人数可扩大到3人。

会议经过协商,决定了中国流变学杰出贡献奖、中国流变学青年奖的奖金额。

在会前通讯投票的基础上,根据评选条例的规定,会议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以2/3以上赞成票决定了第一届中国流变学杰出贡献奖第五届中国流变学青年奖的获奖人选。

32016年国际流变学大会的申办

会议赞成申办2016年国际流变学大会。会议认为,为申办2016年国际流变学大会,当务之急是扩大我国流变学界的国际影响。今年在美国召开的第十五届国际流变学大会由于签证等方面的原因,我国代表出席情况很不理想。目前,应该抓住2010年在日本举行的第五届泛太平洋地区流变学会议的机会,着手组织论文和参会队伍。会议认为,为了成功申办,需要成立专门的申办队伍,并着手组织申办材料。

4、团体会员费交纳

2007年本届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从本届专业委员会(2007年)开始,向各委员单位收取会员费500/年,用作两个流变学奖奖金的基数。本次会议对此再次予以确认。

5、专业组活动问题

鉴于本专业委员会不仅跨两个一级学会,而且涉及多个学科和行业,为了有效地开展工作,2007年本届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在专业委员会设置几个专业组(高分子流变学专业组、固体流变学与本构理论专业组、电-磁流变学专业组、石油与岩土流变学专业组、工程应用流变学专业组)。会议认为,专业组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专业组的设置可以是动态的、根据研究状况的变化而调整。会议希望,各专业组尽快把活动开展起来,以活跃我国流变学的学术交流气氛。

6、第十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

会议经过讨论和会后协商,决定2010年第十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由浙江大学承办。

五、《20082009化学学科发展报告》流变学部分的编纂

协助中国化学会,完成了《20082009化学学科发展报告》综合报告流变学部分的编纂工作。

总之,本届专业委员会在2008年比较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工作,取得了重要的成绩。但是,有些工作还需要花大力气去落实(例如流变学电子刊物的开办、2016年国际流变学大会申办的准备工作)、有些工作需要各位委员和广大流变学界同仁的积极参与(例如流变学电子刊物的开办、各专业组的活动)。我们相信,在两个上级学会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各位委员和我国广大流变学同仁的共同努力,我国流变学研究和普及工作必将取得更大的发展。在此,我们对、中国化学会在过去一年里给予流变学专业委员会的指导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www.cn100led.com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118金宝搏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