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09年12月31日
一、学术交流活动
经过数月的筹备,2009年8月14~16日在云南昆明召开了第十一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中航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承办了这次会议。按照去年年工作会的安排,重点在基础理论和与大型飞机相关的气动弹性和流固耦合力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
来自航空系统的中航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洪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航天系统的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部、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八部、贵州航天302所、武汉航天九院九部、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重庆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以及ADINA北京技术部等,共计30个单位的124篇论文。会议组委会于2009年6月召开审稿会,经认真审议决定,会议文集收录了其中108篇论文。共计83名正式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主办方唐长红总师、谭申刚主任出席会议并致词。会议邀请了中航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的唐长红总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会议分四个组进行了学术交流,进行了全体代表参与的、无记名投票方式评选优秀论文活动,经专委会评选小组统计、确认,产生了12篇优秀论文,并颁发了获奖证书。
二、工作会议
第十一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期间同时召开了流-固耦合力学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工作会议。会议由专委会主任委员刘子强主持,回顾了专委会一年来的工作以及本次大会的筹备情况。会议就2010-2011年专委会工作进行了讨论和布置,包括学会和专委会改选、增选事宜、2010年工作会议、2010年气动弹性研习班筹办和2011年交流会筹办等。
为鼓励专业人员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和期刊论文发表,经与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气体物理》期刊协商,准备在2010年出版一期气动弹性和流固耦合论文的专刊。专委会还准备在适当时候主办偏重于流固耦合和空气弹性科学基础的专题研讨会。
三、流固耦合力学发展
全体专委会委员在日常工作中保持着经常的联系,就学科未来发展方向和学术促进措施进行讨论。相关专业的发展情况和工程需求,对流固耦合力学的发展提出了急迫和明确的要求。
今后几年是学科发展的重要时期,专委会必须继续通过改革和正规化建设增强“吸引力、创造力、自治力和竞争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学科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突出特点,专委会在流体力学与结构力学、飞行力学、控制及气动热力学的交叉领域大有可为;特别是在热气动弹性和非线性流固耦合力学领域,大量研究课题亟待开展,满足科技发展的需求。
流-固耦合力学专业委员会与气动学会空气弹性专业委员会及中国航空学会空气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关系较为密切。流-固耦合力学专业委员会组成中高校成员较多,学术空气利于学科自身的理性发展。而气动学会空气弹性专业委员会成员大多来自我国工业和工程设计部门。共同主办学术交流活动,也大大促进了专业委员会自身的发展。
四、2010年工作计划
2010年年中将召开专委会工作会议,进行专委会改选、增选事宜和偏重于流固耦合和空气弹性科学基础的专题研讨会的筹办工作。筹办气动弹性研习班,争取在年内完成。
五、总结
流-固耦合力学专业委员会在领导和学会办公室的指导下,全体委员保持着经常性的联系,在专委会主要工作上能够及时沟通和协商;特别在老一代专家学者的无私帮助和关怀下;也在各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86 10 6255 9588
86 10 6255 9588
office@www.cn100led.com
100190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
学会微博 |
力学科普 |
力学学报 |
力学学报英文版 |
力学进展 |
力学快报 |
力学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