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首页 > 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 流变学

2012年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13年01月15日

2012年,在、中国化学会的领导下,在各位委员和流变学界同仁的热情参与、大力支持下,第七届流变学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召开第十一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
由流变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油气管道输送安全国家工程实验室管道储运工艺实验室(中国石油管道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于2012101718日在河北省廊坊市召开。
本次会议是产学研密切合作,促进学科发展及学会工作的一次重要实践。流变学是与石油管道输送相关的重要基础学科,中国石油管道公司主要担负原油、成品油与天然气的长距离输送任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储运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创办60年来一直致力于石油输送与储存技术的研发和人才培养。中国石油管道公司对本次会议的召开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公司总经理姚伟在开幕式迎辞中指出,管道公司多年来与国内外高校及研究机构合作,在原油流变学研究及应用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在原油流变机理、原油改性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并广泛应用于生产;期望未来通过产学研结合,进一步解决生产中的关键问题,促进相关领域工业技术和流变学学科的发展。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副总工程师吴忠良在会上作了《我国油气管道战略通道关键技术》的大会特邀报告,全面介绍了我国油气管道的发展态势和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西北工业大学赵晓鹏教授、贵州大学郑强教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罗迎社教授、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韩式方研究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张劲军教授等流变学界知名专家学者,分别作了“微纳结构材料的高性能电流变效应”、“流变测试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应用”、“第十六届世界流变学国际学术大会概况及其思考”、“准-物质客观性原理应用于各向异性流体-新概念本构理论研究进展”、“原油流变学研究及其在管道输送中的应用”等5个大会报告。
此次会议共有来自国内高等院校、企业及研究机构的13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共征集论文104篇,论文集收录论文79篇;共安排学术报告61场,内容涵盖本构模型与本构理论、多相/多组分体系流变学、工业流变学、电-磁流变学、石油流变学、岩土与地质流变学、食品及医药与生物流变学、天然材料及其加工流变学、聚合物及其加工流变学、流变测试技术、流变学与教育等11个领域。
闭幕式上,举行了“第三届中国流变学杰出贡献奖”和“第七届中国流变学青年奖”的颁奖仪式。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观了中国石油管道公司科技馆。
二、评选“第三届中国流变学杰出贡献奖”及“第七届中国流变学青年奖”
经上级学会批准设立并大力支持的“中国流变学杰出贡献奖”旨在表彰为我国流变学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中国流变学青年奖”旨在鼓励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流变学事业。流变学青年奖的申请人年龄不超过35岁。根据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评选办法,上述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奖金由专业委员会委员以交纳会费的形式筹措。迄今为止,已有6位专家获得中国流变学杰出贡献奖,20位青年学者获得中国流变学青年奖,在业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012417日,专业委员会发出《关于评选“第三届中国流变学杰出贡献奖”与“第七届中国流变学青年奖”的通知》,布置了这两个奖项的推荐与评选工作。此后,根据实际情况,专业委员会又分别于83日、925日就推荐与评选工作发出通知。到专业委员会规定的截止日期,流变学杰出贡献奖有1位有效候选人(上海交通大学周持兴教授),流变学青年奖有4位有效候选人(湖南工业大学李祥刚、中南大学刘业科、浙江大学上官勇刚、湘潭大学王智超)。20121017日召开的专业委员会全体会议上,通过无记名投票,决定将第三届中国流变学杰出贡献奖授予周持兴教授,第七届中国流变学青年奖授予上官勇刚副教授。
周持兴教授是上海交通大学流变学研究所所长,第四、五、六届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周教授近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讲聚合物加工理论与流变学领域的研究生课程,先后指导培养硕士与博士研究生67名,负责主持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与面上项目以及与公司合作项目的研究工作,在聚合物复杂体系多尺度结构加工流变学、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计算机模拟(CAE)、聚合物反应加工与高性能共混复合材料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SCI论文130余篇,被引用1400多次。申请中国专利20项,主编学术著作2本,参编4本。在聚合物加工流变学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2006年主持成立了由国内著名聚合物流变学家参加的上海交通大学流变学研究所,迄今每年都成功召开复杂流体流变学讲习班和学术研讨会,为我国流变学的普及、提高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上官勇刚博士是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副教授,200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他长期从事多组分高分子材料及其流变学相关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并作为骨干成员参加国家973计划子课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在多组分高分子材料结构-性能关系及流变学、高分子共混/复合材料、聚电解质功能材料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对丰富和发展聚合物流变学做出了积极贡献。已发表SCI收录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二等奖(2009)、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9)及浙江大学十佳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09)。
三、召开第七届东亚青年流变学者国际研讨会(IWEAYR-7
东亚青年流变学者国际研讨会(IWEAYR)为本地区的青年流变学者提供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自从2006年韩国首尔召开首届的研讨会以来,IWEAYR已经成功地在各个亚洲国家循环召开。
由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刘琛阳研究员、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俞炜教授组织的第七届东亚青年流变学者国际研讨会(IWEAYR-7),于2012224日在北京成功召开。这次会议的共有119位代表参加,分别来自日本(37人)、韩国(28人)、泰国(6人)和中国(48人),是七届会议中人数最多的一次。口头报告51个,墙报16个。国内贡献超过三分之一,反映出国内流变学研究积极发展的趋势。
会议主题与专题包括:流变学理论与实验基础、测量流变学、聚合物流变学、分散体系流变学(悬浮体、乳液、凝胶等)、流变学的应用(聚合物加工、石油开采、电磁流变、食品流变等)。
通过此次会议,增进了国内青年流变学者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一方面吸取国外同行先进理念,另一方面使国内的流变学研究工作放在国际水平上接受同行检验,促进了国内流变学研究工作向更高、更前沿的方向发展。
四、召开2012复杂流体流变学学术研讨会
由浙江大学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所和上海交通大学流变学研究所组织的“2012复杂流体流变学学术研讨会”于201272224日在浙江大学召开。
会议主要内容包括:复杂流体流变学、流变实验基础、聚合物分子流变学、乳液流变学、悬浮体系流变学、凝胶体系流变学、石油开采中的流变学问题、电流变行为、食品流变学等。来自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苏州大学、台湾纺织产业综合研究生等单位的14名高分子流变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分别作了学术前沿报告,并与来自高校、研究所和企业参会的120多名代表进行了交流和研讨。同时,墙报展示也给研究生提供了自由的交流平台,本次会议共有40篇墙报展出。经奖励委员会评审,有6名同学分别获得墙报评比的一、二、三等奖。
知名世界流变仪生产厂商TA、马尔文、安东帕和哈克公司的技术人员分别在会议上介绍了流变测试技术发展趋势。
五、在中国化学会学术年会上举办流变学分会场
201241316日,中国化学会在成都召开了第28届学术年会。流变学专业委员会首次在中国化学会学术年会上举办了流变学分会场。
 本次流变学分会注册参会人员124位,接收论文84篇。会议安排报告55场(其中邀请报告11场)。浙江大学郑强教授、宋义虎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解孝林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周持兴教授、俞炜教授,复旦大学、厦门大学许元泽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刘琛阳研究员等做了精彩的报告。墙报展示给研究生提供了自由的交流平台。经奖励委员会评审,浙江大学的张运湘同学和四川大学的杨敖霜同学获得了最佳墙报奖。
六、组织国内单位参加第十三届国际电磁流变学术会议
13届国际电流变液与磁流变液学术会议(ERMR2012)于2012726日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加辛(Gazi)大学举行。自25年前首届会议在美国召开以来,国际电磁流变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来自美国、德国、西班牙、法国、俄罗斯、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巴西、加拿大、土耳其等30余个国家的150名代表参加了本届会议。会议通过大会特邀报告、分会口头报告、海报展示等形式总结交流了近两年全球关于电流变液与磁流变液及其应用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未来发展方向,其中主要涉及:电磁流变材料合成、表征及加工;电磁流变液的结构转变与动力学特征;电磁流变胶体与弹性体;电磁流变测量技术、流变模型与机理;电磁流变智能器件设计与应用等。本次会议的亮点是电磁流变技术在汽车和原油管道输运等民用技术的应用取得重要突破。参加本次会议的华人代表近30人,中国大陆代表20人出席会议。流变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西北工业大学赵晓鹏教授和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大学龚兴龙教授受邀作了大会特邀报告。
七、出版《流变学通讯》电子刊物第五七期
为了加强流变学界的信息交流,2008年,第六届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全体会议决定出版《流变学通讯》电子刊物。该电子刊物可以在流变学专业委员会网站(www.rheology.org.cn)浏览与下载。继2009年《流变学通讯》创刊、2010年出版第二期、2011年出版第三期、第四期后,2012年出版了第五七期。
八、组织《2012-2013化学学科发展报告》流变学部分的编写工作
根据中国化学会的部署,组织了《20122013化学学科发展报告》流变学部分的编写工作。目前,该项工作还在进行中。
九、召开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全体会议
 20121017日,在第十一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期间,第七届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在河北廊坊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委员16人(赵晓鹏、罗迎社、郑强、张劲军、解孝林、方波、艾慕阳、韩式方、卢拥军、罗文波、饶秋华、于德梅、刘琛阳、彭响方、危银涛、俞炜)。姜楠(派代表列席)、刘跃军、吴应湘、许元泽、龚兴龙、许高杰、张平文委员请假。办公室副主任刘俊丽代表出席了会议。
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包括:(1)专业委员会正副主任委员汇报工作;(2)评选第三届中国流变学杰出贡献奖与第七届中国流变学青年奖;(3)研究专业委员会的工作。
与会委员对上述议题进行了认真、热烈的讨论,充分交换了意见,就流变学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达成一些重要的共识:
1)为加强青年学者间的交流,在第六届流变学专业委员会设立的5个专业组的基础上,增设“青年工作组”。由俞炜、刘琛阳两位委员负责。同时希望各位委员和各个专业组进一步加强活动,与相关国民经济领域密切结合。
2)为充分发挥老专家的作用,促进我国流变学事业的发展,决定设立“流变学专业委员会荣誉委员”。专业委员会聘请离任的历届委员会正副主任委员及秘书长为荣誉委员;聘请在委员任上退休、不再担任新一届委员的老专家为荣誉委员(从第七届专业委员会开始)。荣誉委员的聘任先征得本人同意。
3)会议认为,两个流变学奖项的评选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对于表彰为我国流变学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激励青年科学工作者投身流变学事业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会议认为应该针对存在问题,对评选条例进行修改。
4)为了办好《流变学通讯》,请各位委员在自己熟悉的领域积极组稿,大家共同把这份杂志办好。
5)为丰富专业委员会网站的内容,请各位委员积极向秘书处提供有关流变学学术活动的稿件,每位委员每年应提供不少于1篇报道,以促进我国流变学事业向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发展。
6)会议决定,第十二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2014年将在广州召开,由华南理工大学承办。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www.cn100led.com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118金宝搏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