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在学会的领导下,在2012年里主要组织了以下工作。
一、召开计算地球动力学国际研讨会
作为地球动力学委员会的重要活动之一,2012年7月2—3日,一年一度的计算地球动力学国际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召开。研讨会围绕当前地球动力学中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会代表纷纷表示这次会议为当前地球动力学研究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信息和技术交流平台,为促进我国计算地球动力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并增加了与国际学者的交流和合作。
7月2日研讨会首先由本次会议主席,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石耀霖院士致开幕词。参会代表来自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日本、美国等国家。国内代表有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台北、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等共计27个国内外大学和科研机构的120余人参会。
8点40分学术研讨会顺利展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董树文研究员,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大学教授Yves M. LEROY博士,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徐锡伟副所长,美国普渡大学Maarten V de Hoop博士,中国台北中央研究院的Benjamin Fong Chao博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的安美建博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的单桂华高级工程师,法国赛尔齐-蓬图瓦兹大学Bertrand Maillot博士,Pauline Souloumiac博士,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学院的张捷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的刘红伟博士,法国蒙比利埃第二大学Frédéric Gueydan博士,意大利米兰大学的Roberto Sabadini博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的何建坤博士,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周仕勇教授,日本京都大学的徐培亮博士,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David A. Yuen博士,阿拉斯加州费尔班克斯的Jeffrey T. Freymueller博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的孙玉军博士,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邢会林博士,分别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中国科学院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孙文科教授、朱伯靖博士、张斯奇博士,周新博士也分别作了精彩报告,同时本次研讨会也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机会。
该国际研讨会从2004年开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动力学实验室已经连续开展了9次。几次会议主席石耀霖院士、张怀教授作了大量的组织工作,实属不易。丰富的交流信息以及来自海内外高质量的学术报告,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肯定。祝贺这次会议圆满成功,继往开来,越办越好。这次地球动力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促进了地学院和国内外地学相关研究机构的合作和交流,使我院能够始终站在与国际同类研究水平的同一起跑线上。这样的小型国际会议地学院准备每年开展一次。
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专题研讨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于2012年10月17日—20日在北京市召开。本次联合学术大会实际与会人员800余人。内地、台湾和美国、日本等代表共671人在会上做了学术报告。会议由26个专题和一个国际专题组成。下属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了其中的第六专题: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专题研讨会。
参加本专题讨论的专家和研究生超过55人,有40篇会议报告的长篇摘要发表在年会文集《中国地球物理2012》上。有4名研究生获得大会优秀论文奖。研讨会受到与会者好评。
研讨会就国际和国内有关地球动力学的前沿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多篇报告涉及2008年汶川大地震和2011年日本特大地震。关于从同震和震后形变分析日本东北9.0级大地震对近场地震活动性的影响、不同地幔对流模式下日本海俯冲带热模拟与深源地震研究,汶川地震震间与同震变形的有限元法模拟、青藏高原东缘上地壳结构及其动力学、太平洋区域地幔底部异常体与地幔的相互耦合作用及其演化、水库对构造活动的影响、新生代以来中国及相关地区岩石层的演化、中地壳的流体和水岩反应动力学实验、地幔MgSiO3熔体粘度和结构关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天然气水合物开发过程中压力场变化的数值模拟、覆盖层对逆冲断层地表变形的影响、逆冲断层动力学破裂过程的数值模拟等科学问题在该专题研讨会上进行了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