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0年03月30日
一、前言
2018年,在理事会的指导下,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积极工作,努力发挥学会的平台作用,为我国广大流体力学科技工作者服务,积极开展专业委员会组织工作和学术交流活动。
二、本年度工作情况
1.分支机构内部建设情况
在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期间,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于2018年8月15日召开了2018年度工作会议。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21人参加了会议。特邀周哲玮副理事长、第八届专委会主任委员符松教授、第八届和第九届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沈清研究员、第八届和第九届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林建忠教授等专家和学会秘书处刘俊丽同志参加了本次工作会议。会议由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桦教授主持。邵雪明教授汇报了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的筹备工作和会议总体情况;刘桦汇报了第八届国际流体力学会议(ICFM8)的总体情况。各专业组组长交流了本年度专业组的工作情况以及2019年拟组织的学术活动计划。会上,大家就第十一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2020年)和第九届国际流体力学会议(ICFM9,2021年)的筹备工作,畅谈了设想并提出初步的工作方案。这次年度工作会议,加强了各专业组之间学术信息的交换和融合,并为筹备2019年中国力学大会流体力学分会场和相关的专题研讨会,以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2020和ICFM8-2021等奠定了组织基础。
2.分支机构本年度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情况
适时组织召开学术会议,加强学术交流是专业委员会的重要工作内容。本年度,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主办了第八届国际流体力学会议(ICFM8)和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此外,在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各专业组也适时召开了各自的学术会议。具体情况如下:
(1)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
2018年10月26日,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开幕式在浙江大学紫金港剧场大礼堂隆重举行。国内外知名教授、学者和即将走向科研岗位的博士、硕士研究生近900人出席会议,共同探讨流体力学前沿发展,共话流体力学学科繁荣。
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由中国计量大学原校长、浙江大学流体力学学科带头人林建忠教授担任会议主席,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常务副院长邵雪明教授担任组委会主任。林建忠教授在开幕式上对来自国内外的流体力学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此次会议在杭州召开正是天时地利人和,“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的十月正应天时,在集江河湖海溪这些“流体”为一体的杭州开流体力学会议可谓地利,恰逢浙大力学60周年以及近900名代表的参加充分体现了人和。他希望参会的学者可以通过思维的碰撞产生灵感的火花,使流体力学学科发展步上新的台阶。
开幕式上,浙江大学副校长严建华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代表浙江大学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全体与会专家和代表表示诚挚欢迎,并指出,当前浙江大学正朝着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加速前进,希望流体力学学科建设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战略目标,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力学学科,引育一流创新人才,推进一流科学研究,开展一流社会服务,为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浙江大学原校长、理事长杨卫院士代表致辞,杨院士首先肯定了我国力学学科的蓬勃发展。他指出,力学分支学科的繁荣为我国科技进步和科学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也致力于力学研究,并取得了丰富成果。他也十分期待明年将在杭州举办的中国力学大会,并预计届时的参会人数将到达前所未有的规模。
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刘桦教授回顾了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的历程,充分肯定了我国流体力学分支学科的繁荣发展。他指出,两年一度的全国流体力学会议是流体力学领域的学术盛会,是进行学术交流的极好平台。同时也是培养后备人才的良好契机。流体力学的发展应该立足于现在,放眼于未来,关注前沿动态,致力于学科建设与国家建设更深入的融合。
天津大学周恒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院士和中科院力学所何国威院士参加了开幕式,中国空气动力学研究中心张涵信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李家春院士为本次会议的召开发来贺信。开幕式之后,陈十一院士、加拿大Queen’s University的Jeffrey Giacomin教授、美国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Steven Ceccio教授、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姜宗林研究员和林建忠教授分别做了精彩的大会特邀报告,报告分别对湍流、多相流、高超声速流动等流体力学的多个重要分支进行进展总结。他们概述了目前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并在此基础之上指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为解决问题提供了研究思路。伴随着几位教授的精彩报告,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正式拉开大幕。
从10月26日至10月28日,为期三天的大会所有分会场安排在紫金港西1教学楼,此次大会共包括湍流与稳定性、多相流体力学、非牛顿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等18个专题分会场,涵盖流体力学各个重要分支,会议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科研机构共计近900名科研人员参加,会议期间从流体力学的权威专家到优秀的青年力学人才,他们分享最新成果,讨论前沿进展,碰撞学术火花,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这里大家尽情展示,畅所欲言,在专业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深入的探讨。
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最早于1963年在上海召开,此后相继在无锡、长沙、北京和上海等地召开。2012年在广西桂林成功召开了第七届会议,并于此后每两年举办一次,相继在兰州(2014年)和南京(2016年)成功召开。此次在杭州举办的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更加彰显了学科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通过此次学术交流集菁英人才之力,展示了丰富的科研成果,也为流体力学发展明确了方向,为学科建设迈上新的台阶打下坚实基础!
(2)第八届国际流体力学学术会议—ICFM8
2018年9月25-28日,第八届国际流体力学学术会议(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luid Mechanics, 简称ICFM8)在日本仙台市召开。ICFM8由和日本东北大学主办,由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和日本东北大学承办。本次会议得到北京国际力学中心(Beijing International Center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简称BICTAM)的支持。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会议。ICFM8开幕式于9月26日上午在日本东北大学举行,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刘桦教授和东北大学Hitoshi Tanaka教授分别代表主办单位致开幕词。IUTAM原秘书长、爱尔兰都柏林学院大学Frederic Dias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大会报告。
ICFM8共安排了5个大会邀请报告和160篇分会场报告。在大会邀请报告中,日本东北大学国际减灾研究中心主任Fumihiko Imamura教授全面介绍了2011年日本东部地震海啸发生以来海啸数值模拟和海啸风险评估研究的新进展;俄罗斯Khristianovich理论与应用力学研究所Yury S. Kachanov教授系统地展示了后掠翼层流-湍流转捩预示、预报和控制的实验研究最新进展;浙江大学林建忠教授系统地总结了非牛顿流体中悬浮颗粒流问题,包括二阶非牛顿流体中球形颗粒的涡流行为、渐缩槽道中圆柱形颗粒的动力学特征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晋军教授重点展示了层流-湍流的bypass转捩、旋涡与边界层相互作用的最新研究成果;日本北海道大学Yasuyuki Shimizu教授回顾了近10年来在河流水动力与水环境的数值模拟系统研发及其应用研究的若干挑战性问题。在大会的34分会场中,来自中国、日本、爱尔兰、德国、越南等国家的参会代表宣读了160篇论文。分会场主题包括流动不稳定性与湍流、多相流、水动力学、空气动力学与气体动力学、环境流体力学、工业流体力学、非牛顿流体、渗流、反应流体流动、微尺度流动、地球物理流体力学等。北京国际力学中心组织了BICTAM专题研讨会。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刘桦、周济福、赵宁、王晋军、许春晓、詹杰民、胡国庆等分别主持大会报告和分会场报告。和北京国际力学中心汤亚南、刘俊丽、郭亮等参加会议并主持BICTAM专题研讨会。
国际流体力学学术会议(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luid Mechanics, 简称ICFM)由沈元(中国)、冯元桢(美国)、吴耀祖(美国)、H. Sato(日本) 和J. Zierep(德国)等国际著名学者于 1987年发起。已于北京(1987,1993,1998)、 大连(2004)、 上海(2007)、广州(2011)和青岛(2015)举办了7届,庄逢甘院士和李家春院士曾分别担任科学委员会主席。该系列学术会议对我国流体力学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流体力学学科的发展。本届会议是ICFM首次在国外召开,在将ICFM打造成具有重要影响的流体力学国际学术交流平台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电磁冶金与强磁场材料制备年会暨磁流体力学学术研讨会
2018年5月11-14日,“第四届电磁冶金与强磁场材料制备年会”及“第六届磁流体力学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中国金属学会电磁冶金与强磁场材料科学分会与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上海大学省部共建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东北大学承办。上海大学任忠鸣教授、东北大学赫冀成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倪明玖教授任大会主席。本次会议共收集学术论文86篇,发布59个报告,其中大会报告6个,邀请报告19个。来自26家企业、41所高校共240余位代表参会,参会人数达到历届会议之最。
本次会议邀请了6位学者做大会邀请报告:上海大学钟云波教授介绍了电磁场力能效应在冶金及材料制备领域中应用的思考,阐述了电磁冶金和强磁场材料制备领域广阔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前景;中国科学院合肥强磁场中心高秉钧教授向我们介绍了高场磁体实验装置的发展与展望;中国科学院大学倪明玖教授团队讨论了以磁约束聚变反应堆关键部件液态锂壁及液态锂铅包层中自由界面磁流体力学的算法和实验研究结果;宝钢电磁冶金技术首席研究员周月明教授介绍了宝钢智能电磁冶金控制技术的研发和发展;汕头大学牛小东教授交流了微米级磁流体颗粒磁控自组装和传热实验和数值研究结果;东北大学王恩刚教授介绍了薄板坯连铸新型组合电磁制动技术的研究与进展。本次会议共安排了19个主题和邀请报告,34个口头报告。针对电磁冶金及强磁场制备、磁流体力学领域的方方面面研究方向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学者们交流了各自的最新研究进展,青年学者和同学们也受到了该领域全面的熏陶和培训。
(4)第二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
第二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于2018年8月24日至26日在江苏省镇江市召开。本次会议由《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江苏大学联合主办,由《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辑部、江苏大学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研究中心、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水动力学专业组等承办。来自40多个单位的200多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8月25日上午,研讨会开幕式在江苏大学学术报告厅召开。常务理事、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颜开研究员主持了开幕式,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吴有生院士致开幕词,江苏大学党委书记袁寿其研究员代表东道主致欢迎词。在开幕式上,颜开研究员宣读了周培源基金会批复的“周培源水动力学奖”获奖名单。
会议期间,共有6个40分钟的大会报告、14个30分钟分会场邀请主题报告、110余篇15分钟分会场报告,内容涵盖基础水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水动力学试验与测试技术、工业流体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海洋环境与地球物理流体力学、水利水电和河流动力学等诸多方面。
为了表彰和培植水动力学界的后备人才,《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会与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从2015年起设立了“学生优秀论文奖”。经过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的严格评比,六位研究生荣获“第二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学生优秀论文奖”。
8月26日下午,浙江大学林建忠教授主持了会议的闭幕式,并宣读了“学生优秀论文奖”获奖名单,随后林建忠教授等向学生们颁发了奖状和奖金。上海交通大学刘桦教授致闭幕词,总结了本届会议的鲜明特色:1)水动力学特色学科方向成果丰硕;2)学科交叉创新发展动力强劲;3)优秀青年学者表现突出。第三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将于2019年在安徽合肥举行,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联合主办。
(5)全国工业流体力学会议
2018年8月20-21日,2018年全国工业流体力学会议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陆士嘉实验室承办,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舰船航空保障学术委员会协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王云鹏、陈懋章院士、王浚院士、李椿萱院士,中国商飞ARJ21飞机型号总设计师陈勇,四川大学副校长许唯临,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教授、DNW总裁Georg Eitelberg,以及来自全国科研机构、高等院校100余位资深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大会开幕式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陆士嘉实验室主任刘沛清教授主持,王云鹏致欢迎辞。王云鹏对参加本次会议的各界人士表示欢迎,介绍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及陆士嘉实验室的基本情况,鼓励参会人员通过本次会议为流体力学学科的发展注入新动力。陈勇致开幕辞。他希望与会人员积极展示和探讨流体力学在工业中的最新应用成果,推动我国工业流体力学的快速发展。随后,由受邀嘉宾做大会报告。分会场分别围绕应用空气动力学、应用水动力学、多相流与非牛顿流体力学三大方向,进行了80余场报告。报告展示了工业流体力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在提问环节,与会人员各抒己见,进行了热烈讨论。本次会议为未来工业流体力学的发展提供了方向,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参会人员还参观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陆士嘉实验室。实验室负责人结合实验设备的使用情况介绍了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及研究特色。参观结束,实验室负责人为优秀青年论文获奖者颁奖。
(6)首届固定翼旋翼类飞行器水上迫降与水载荷专题学术交流会
2018年9月18日至19日,由高速水动力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水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水动力学专业组共同组织的首届固定翼/旋翼类飞行器水上迫降与水载荷专题学术交流会在荆门特飞所召开。
来自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水动力学专业组、上海审定中心、商飞、航空工业一飞院、直升机所、623所、哈飞、西飞、中国舰船研究院、中船重工702所、719所、通飞珠海基地、海军工程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交流会由高速水动力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水动力学专业组共同主持,会议以“固定翼/旋翼类飞行器水上迫降与水载荷”为主题,探讨飞行器水上迫降与水载荷及适航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对接学术发展前沿和工程应用需求,引领水上迫降与水载荷专业高效发展。上海审定中心张柱国、商飞顾伟斌、中船重工702所、浙江大学邓见、一飞院吕锦锋、特飞所何超等十二位专家学者就水上迫降与水载荷适航规章研究、理论研究、数值仿真技术研究及试验技术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了交流和分享。
本届学术交流会进一步提升了高速水动力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在国内水上迫降领域的影响力,促进了国内水上迫降及水载荷技术相关单位的交流,加强了工业部门与学术单位的对接,推动了国内水上迫降与水载荷学术研究与应用实践的深化,为后续学术交流会的开展、学术交流机构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7)第二届国际多孔介质协会中国年会暨第四届数字岩心分析技术国际研讨会
2018年7月9日-11日,来自中国、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6个国家的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百余名研究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本届年会与研讨会由渗流力学专业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际多孔介质协会中国分会、中国石油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气渗流研究中心承办。渗流力学专业组组长、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姚军教授和国际多孔介质协会(InterPore)前主席Oleg Iliev出席并致开幕词。Oleg Iliev对多孔介质渗流与数字岩心分析的发展现状和国际多孔介质协会进行简要介绍。会议特邀张东晓、Birol Dindoruk、Abbas Firoozabadi、Roland N. Horne四位美国工程院院士进行主题报告。
张东晓院士作题为《机器学习方法在多孔介质渗流中的应用》主题报告,介绍了如何通过机器学习方法、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来学习地下水流方程和污染物输运方程,并将该方法结合数据同化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参数未知的物理过程。Birol Dindoruk院士作题为《多尺度多孔介质渗流与尺度升级中的挑战》主题报告,详细阐述了目前多尺度多孔介质渗流模拟的研究进展,指出多组分多相流动模拟与岩石-流体相互作用是未来多孔介质渗流研究热点。“对于常规和增强型地热储层,断层和裂缝是主要的流动通道。”美国工程院Roland N. Horne院士这样认为。他在题为《裂缝粗糙度对渗透率-应力变化的影响规律》主题报告中指出,经验模型通常用于计算应力作用下裂缝渗透率的变化。但由于缺乏可用数据和剪切实验相对困难,可选择位移不连续边界元方法与综合互补(DDM)替代。Abbas Firoozabadi院士作题为《常规-非常规油气藏的宏观数值模拟与分子模拟研究》主题报告。Abbas Firoozabadi院士展示了基于二维和三维非结构网络的高阶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能够在任意几何形状和裂缝复杂性条件下进行高效和准确的油藏模拟。Abbas Firoozabadi院士同时指出分子吸附模拟中页岩干酪根介质模型构建应采用柔性原子模型。
本次会议共举行27场专题报告,与会人员围绕孔隙级流动模拟、数字岩心分析技术、多尺度和多物理场问题求解等领域进行了广泛交流与深入探讨,展示了多孔介质相关领域前沿技术和发展方向。
(8)首届全国青年渗流力学学术会议
2018年9月21-23日,首届全国青年渗流力学学术会议暨华中地区岩石物理前沿论坛、湖北省第三届渗流力学前沿论坛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隆重召开。来自日本静冈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海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60余家国内外研究院所、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和青年科学家与会。
本次会议由渗流力学专业组、湖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岩石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地球内部多尺度成像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承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气渗流研究中心协办。本次会议以“融合与创新:渗流力学与岩石物理共生发展”为主题,面向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国家重大科技需求,在为期3天的会议中,国内外专家们围绕渗流力学和岩石物理学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22日,大会安排了13个主题和特邀报告,设置了3个分论坛,分别就多孔介质传热与传质分析、渗流与物理实验方法与技术、计算渗流力学与岩石物理三个专题开展了50场分会场报告,与会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研讨和热烈交流,取得了良好效果。
大会由蔡建超主持。会议期间还召开了渗流力学专业组青年委员会会议,商定下届会议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于2020年5月在青岛承办。
(9)第六届岩土多场耦合理论及应用国际学术会议
2018年11月17日-19日,第六届岩土多场耦合理论及应用国际学术会议在河海大学举行,北京科技大学蔡美峰院士、河海大学王超院士、郑州大学王复明院士、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Linbing Wang教授等150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河海大学党委书记唐洪武教授,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东北大学副校长冯夏庭教授,渗流力学专业组组长、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姚军教授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渗流力学专业组委员王媛主持。
王复明院士、王超院士、蔡美峰院士、Linbing Wang教授、美国阿拉巴马大学 Yong Zhang教授等13位专家分别作地下基础设施水灾害防治技术、海绵城市建设多场耦合理论与关键技术、岩土开挖工程中多场耦合问题、材料基因组方法在岩土材料多尺度表征与建模中的应用、裂隙岩体与多孔介质中非达西流和非Fick运移等主会场特邀报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朱合华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姚军教授等分别针对土木、水利、矿业、环境、海洋、石油等不同行业背景下的热点和难点作大会报告。
会议设石油/气藏工程、水电工程/堤防、采矿工程/尾矿库、海洋/环境工程、土木工程/隧洞、多场耦合数值方法6个分会场,18人作特邀报告,57人作会场报告,展示了岩土多场耦合及其交叉领域研究的丰硕成果。会议还特设“多场耦合问题未来畅想”圆桌会议讨论,探讨了岩土多场耦合领域学术前沿理论和重要工程应用,交流了未来发展趋势。岩土多场耦合理论及应用国际学术会议每两年一次,本次会议由渗流力学专业组、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主办,河海大学等单位承办。
(10)第二届微纳米流动及芯片实验室国际会议
第二届微纳米流动及芯片实验室国际会议(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Microfluidics, Nanofluidics and Lab-on-a-Chip,ICMFLOC 2018)于2018年6月8日至10日在北京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北京国际力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及北京工业大学主办和承办。微纳尺度流动专业组组长胡国庆研究员为大会主席。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士、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共收到投稿摘要253篇,组织了7个大会报告、17个特邀报告、41个邀请报告以及8个专题分会场的124个口头报告和64个墙报进行交流。
会议开幕式于6月8日上午在北工大建国饭店举行,由ICMFLOC 2018联合主席、副秘书长、微纳尺度流动专业组组长胡国庆致大会欢迎辞。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秦伟,北京工业大学校长柳贡慧,副理事长戴兰宏研究员分别代表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工业大学及致辞,向与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并预祝大会顺利召开。参加此次大会开幕式的还有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何国威院士、常务副秘书长汤亚南主任、ICMFLOC 2018联合主席美国克莱姆森大学宣向春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刘赵淼教授、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党委书记高学金及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副院长刘志峰等。此次会议设有“Award for Best Student Posters”,授予杨锦鸿等6名同学,并颁发荣誉证书。
本次大会会期2天半,会议聚焦微纳米流动和芯片实验室领域的各个研究方向,参会代表进行了积极讨论与深入交流,是一届高水平的学术会议。第三届会议定于2020年在深圳举办。
三、下一年度工作计划和安排
1、中国力学大会-2019
中国力学大会-2019将于2019年8月25日-28日在浙江杭州举行。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将组织流体力学分会场和11个专题研讨会。会议期间,将召开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
2、IUTAM-BICTAM Symposium on Violent Flows with a Free Surface
IUTAM-BICTAM Symposium on Violent Flows with a Free Surface将于2019年6月2日-8日在上海举行。本次暑期研讨会由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国际力学中心主办。
3、第三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
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为水动力学专业组和《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会长期合作共同主办的系列化学术会议。第三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将于2019年8月16日至19日在安徽合肥召开。本次会议由《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辑部和中国科技大学将承办。
4、全国工业流体力学会议
为了促进流体力学与机械工程的紧密结合,加强流体力学在机械工业领域的应用,本次会议将由工业流体力学专业组主办,由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和舰船航空保障学术委员会承办,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陆士嘉实验室协办,拟于2019年8月21日至2019年8月22日在北京举行。
5、第十一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
第十一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将于2019年7月11日-14日在天津举行。本次会议由工业流体力学专业组主办,交流实验流体力学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研讨流体力学实验技术新的发展方向,推动学科发展和交叉融合,促进实验流体力学相关研究成果的应用。
6、流体力学实验技术专题研讨会
为了适应流体力学实验研究环境复杂、精细化测量等要求,将于2019年1月在北京举办流体力学实验技术专题研讨会,促进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测量仪器的研发,在流体力学前沿研究、解决工程问题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86 10 6255 9588
86 10 6255 9588
office@www.cn100led.com
100190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
学会微博 |
力学科普 |
力学学报 |
力学学报英文版 |
力学进展 |
力学快报 |
力学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