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首页 > 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 实验力学

2018年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0年03月30日

一、前言

实验力学在基础研究和工程实践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推动实验力学的发展,促进实验力学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更好地承接国家战略需求,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在2018年先后举办或承办了多次国内、国际学术活动,包括结构疲劳与断裂理论及实验技术国际学术会议,“中巴经济走廊国家战略背景下的实验力学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第15届全国实验力学大会”,“第17届亚洲实验力学国际会议”,并在“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大会”设立了实验力学分会场,进行专题讨论。期间,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和实验力学编委会召开了2次联合工作会议,对实验力学专业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二、本年度工作情况

1.结构疲劳与断裂理论及实验技术国际学术会议

由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和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由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海南大学、四川大学、成都大学、天津大学、江苏大学、重庆交通大学、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承办的结构疲劳与断裂理论及实验技术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al FatigueFracture TheoryExperimental Technology (FFTE 2018)”,于2018112日至15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白以龙、伍小平、张统一、于起峰、郭万林、魏悦广等六位院士、以及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18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国际学术会议。本次会议主席为黄培彦教授、陈玳珩教授、王清远教授和陈金龙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承担了本次国际学术会议的主要会务工作。

2018113日上午,王清远教授主持了本次会议的开幕式。开幕式上,会议主席黄培彦教授代表组委会致欢迎词,戴兰宏副理事长代表致贺词,成都大学校长王清远教授代表会议承办方致辞。本次会议旨在推进结构疲劳与断裂研究的发展,同时加强相关研究的国际学术交流,会议主题为:1)结构疲劳与寿命预测;2)结构损伤与断裂;3)高周/超高周疲劳与断裂;4)低周/超低周疲劳与断裂;5)环境疲劳与断裂;6)结构可靠性与耐久性;7)结构疲劳与断裂的实验技术;8)大型结构残余应力检测与评估;9)结构疲劳损伤与健康监测。会议邀请了郭万林、余寿文、张统一、陈为农、魏悦广、韩恩厚、王清远、姚国文等八位院士/教授做了大会特邀报告。大会报告题目分别为:

1)三维断裂力学——沟通实验室与工程结构的桥梁(郭万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断裂力学的发展前景(余寿文,清华大学);

3)力学信息学(张统一,上海大学);

4)动态扩展裂纹周围的损伤(陈为农,美国普渡大学);

5)金属/环氧胶粘体系的强度、韧性和破坏机理(魏悦广,北京大学);

6)核电站高温承压水蒸汽发生器管合金690的腐蚀疲劳模型(韩恩厚,中科院沈阳分院);

7)超高周疲劳实验方法及其应用(王清远,四川大学、成都大学);

8)复杂环境与荷载耦合作用的桥梁结构人工加速实验系统研究(姚国文,重庆交通大学)。

大会特邀报告涵盖了结构疲劳与断裂理论和实验研究的最新进展,参会代表反应热烈,踊跃发言,积极交流。来自日本东京理科大学的参会代表牛岛邦晴副教授在大会报告结束后表示,从大会特邀报告中收获颇丰,让他觉得不虚此行。会议收到了121篇论文的详细摘要或全文,并按照主题分八个分会场举行了专题研讨。23位学者做了分会场邀请报告、53位学者做了口头报告,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并与参会代表进行了讨论,相互切磋,促进了交流与合作。这次会议层次高、学术水平高,它将进一步推进本领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并对我国的航空航天、新型能源、土木和交通、机械、船舶与海洋工程等领域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2.“中巴经济走廊”国家战略背景下的实验力学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

“中巴经济走廊”是北起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经济大动脉。实验力学的发展要主动与国家战略对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经批准,“中巴经济走廊”国家战略背景下的实验力学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于2018518-21日在新疆喀什市顺利召开。本次学术会议邀请了实验力学同行交流最新的研究成果,切磋新的实验测试技术,研讨新的发展方向,以推动实验力学的发展,促进实验力学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更好地承接国家有关“一带一路”、“中巴经济走廊”相关的研究和项目。

会议开幕式由天津大学陈金龙教授主持,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技大学龚兴龙教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刘宇陆教授、喀什大学校长艾尔肯·吾买尔教授、喀什大学副校长罗浩波教授、上海市教委高教处副处长,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社会发展组组长傅建勤分别致辞。本次会议共安排六个大会报告。石家庄铁道大学校长杨绍普教授做了“高铁走行部服役性能演化研究”、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罗胜年教授做了“材料动态特性的多时空尺度测量”、西北工业大学李玉龙教授做了“飞机结构抗鸟撞设计及其试验验证”、北京大学工学院黄建永教授做了“单细胞实验力学定量表征技术及应用研究”、天津大学孙翠茹副教授做了“表面波光学相干弹性成像技术”、上海援疆教师、喀什大学土木学院米红林副教授做了“喀大土木学院及实验力学工作者在南疆地区工作展望”的报告。

本次研讨会共有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西北工大、东南大学、兰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南交大学等国内实验力学的同行代表60余人参加。代表们听取了专家们的报告,并实地考察了中巴友谊公路两侧的地质地貌,深刻了解了中巴经济走廊中国境内的地质条件,更进一步体会到中巴经济走廊国家战略背景下实验力学的机遇与挑战。

2018519日下午,第十届全国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及第八届《实验力学》编辑委员会联合工作会议在喀什月星锦江国际酒店召开。两委委员、工作组成员70余人参加了会议。实验力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龚兴龙教授主持了会议。首先,龚兴龙教授向各位专委会、编委会委员通报了2017年实验力学专委会的各种安排,建议在全国实验力学大会期间讨论2018年的会务交流工作,要求准备申请的相关单位注意安排好方案,届时参会讨论。之后,会议听取了实验力学大会组委会的汇报,讨论了会议筹备中存在的问题。目前,第二轮会议通知已经发送到国内各个高校和研究院所,相关专题和专场已确定成立,预计接待500人左右。会场安排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中,已收到一定数目会议回执,准备发放确认函。本次大会将成立博士生论坛,评选优秀研究生论文,由相关负责人安排审稿程序和奖项发放。之后,两委会委员听取了17届亚洲实验力学大会组委会的筹备工作汇报。确定会议的具体时间为1011-13日,对会议地点、报告计划、邀请报告数量进行讨论。同时,组委会建议各位委员积极发动相关同行参加此次会议,为会议的顺利举办提供有益帮助。最后,各位委员对本次两委会的承办单位喀什大学表示了感谢,圆满结束本次会议。

3.15届全国实验力学大会

20188 6日至9日,由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主办,北京理工大学和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承办的第十五届全国实验力学大会在美丽的海滨城市辽宁省葫芦岛市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实验力学研究领域学者和研究生共聚一堂,交流实验力学最新进展,共商实验力学发展大计。

全国实验力学大会每3年举办一次,是中国实验力学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学术会议,每届会议的承办权均竞争激烈。本次会议得到了全国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相关学者和研究生的极大关注,会议收到投稿近400篇,参会人数超过600人,是历届全国实验力学大会中参会人数最多的一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伍小平院士、浙江大学杨卫院士、北京理工大学胡海岩院士、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于起峰院士均莅临指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力学科学处处长詹世革研究员、副处长白坤朝研究员、综合与战略规划处张攀峰教授,第十届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龚兴龙教授、第八届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谢惠民教授、第七届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亢一澜教授作为嘉宾出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力学科学处流动项目主任曹东兴教授、办公室陈杰老师和郭亮老师、北京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基础科研部王佳楠部长、宇航学院院长胡更开教授也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共安排大会报告4个,分会场邀请报告41个,分会场报告198个,墙报121个,为全国实验力学工作者搭建了一个充分开展学术交流的平台。

大会开幕式由北京理工大学马少鹏教授主持。承办单位代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校长梁冰教授首先致辞,对各位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力学处处长詹世革研究员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导向等情况,希望实验力学“加强需求牵引,强化问题导向,发挥力学特色,重视学科交叉,突出成果原创,注重人才培养”;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龚兴龙教授指出本届大会是实验力学会议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希望与会代表聆听报告,积极思考,充分交流讨论,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努力寻找实验力学研究与国家重大需求的结合点;最后,理事长杨卫院士进行总结指导性发言。杨卫院士指出力学的希望在于青年,力学的希望在于实验,而实验力学的希望在于开放。他建议实验力学的青年学者要打破学科、实验手段以及研究领域之间的界限,以更广阔的视野进行发展。

本次会议特别邀请4名国内知名学者做大会报告: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王海斗研究员的《再制造产品的寿命预测与服役安全验证》,太原理工大学赵阳升教授的《固流热化学耦合实验及资源与能源开采工程研究》,北京理工大学赵维谦教授的《激光差动共焦成像/检测新原理及其仪器化研究进展》,清华大学冯雪教授的《类皮肤柔性传感器件及在线测量》。在之后的一天半时间里,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实验力学工作者通过学术报告和墙报等方式开展了充分的学术交流。

201887日下午,第十届全国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及第八届《实验力学》编辑委员会联合工作会议在葫芦岛海上海酒店第一会议室召开。伍小平院士、于起峰院士以及两委委员、工作组成员80余人参加了会议。实验力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龚兴龙教授主持了会议。龚兴龙教授向各位专委会、编委会委员通报了2018年期间实验力学专委会的各种会议活动安排。首先,索涛教授介绍了亚洲实验力学大会的具体筹备情况,分析了目前投稿参会人员的数量和分布。为鼓励更多的国内同行参与此次大会,筹备组预备降低会务费,方便各位专家的行程安排。最后,索涛教授希望各委员在自己踊跃参与的同时,积极推荐国外同行参加此次会议,扩大中外合作交流。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会议将在哈尔滨举行,实验力学分会承办了一个分会场,龚兴龙教授建议各位专家学者积极投稿,参与分会场的学术活动。负责分会场安排的天津大学仇巍教授介绍了报告的数量和时间,呼吁各位同仁积极投稿,扩大学术影响力。龚兴龙教授分析了实验力学分会场的重要性,建议诸位专家多与大固体同行积极交流,提高实验力学在固体力学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与会委员就下一届全国实验力学大会及2019年两委会的举办进行讨论。清华大学的冯雪教授申请举办第16届全国实验力学大会,拟定举办地为杭州或者嘉兴,并详细介绍了两地的地理环境及接待能力。鉴于该次会议的原定时间与全国力学大会重叠,故两委会委员一致同意该会议调整至2021年秋天举行。深圳大学的傅愉教授刚从南洋理工大学全职回到国内工作,申请举办明年的两委会。他分别就举办时间、地点、规模、安排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希望国内同行能够支持他举办该会议并输送人才。广东工业大学的郭永昌教授也竞选举办下次两委会,详细介绍了该校的筹备情况与地理优势,表达了举办会议的积极意愿。来自太原理工大学的李志强教授专程来到葫芦岛参加实验力学大会,介绍了承办下次专委会的准备工作,表达了该校相关人员办好两委会的决心。此外,西南交通大学的蒋晗教授与合肥工业大学的邓华夏教授也积极申办2019年的两委会。最后,经过两委会的反复协商,最终投票通过2019年举行三次两委会会议,承办单位分别为深圳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

《实验力学》常务副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青川教授对编委会的工作进行了汇总报告。自换届以后,编委会先后在20167月和20177组织发表了2次实验力学专刊,效果较好。通过对近年来发表论文的统计,张青川教授指出了实验力学杂志发展中的一些不足,如实验力学专业的内容少,稿源不够丰富等问题。他建议各位委员多支持该杂志的发展,多投稿,提高刊物的生命力。清华大学谢惠民教授建议《实验力学》编辑部设立奖项如杰出贡献奖、最佳评审、最多引用等,奖励发表高水平论文的作者、及时和认真评审论文的审稿人,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刊物的健康发展。最后,全体委员经过热烈讨论,为《实验力学》的未来发展谏言谏策,圆满结束本次会议。

4.17届亚洲实验力学大会

2018101115日,第17届亚洲实验力学国际会议(The 17th Asian Conference on Experimental Mechanics)在西安召开。本次会议由亚洲实验力学学会、主办,陕西省冲击动力学及工程应用重点实验室、冲击动力学及其工程应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西北工业大学等单位联合承办。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李玉龙教授为本次会议主席,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索涛教授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龚兴龙教授为本次会议联合主席。

本次会议有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7个国家的学者参加。国内参会的学者分别来自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等近50所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航空与材料工程学院于起峰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万小鹏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西北工业大学邓子辰教授及李玉龙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实验力学专委会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龚兴龙教授;亚洲实验力学学会主席、台湾国立成功大学罗育龙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冯雪教授及谢惠民教授等近160余名国内外优秀学者参加了本次国际会议。

本次会议共分为1个主会场,4个分会场,其中大会邀请报告8个,分会邀请报告20个及口头报告85个。会议的主题涵盖了应力应变与变形测量、微纳米尺度下的材料力学性能、生物及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动态及冲击响应模式及高应变率下材料的力学行为等多个方面。

开幕式由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索涛教授主持,台湾国立成功大学罗育龙教授代表亚洲实验力学学会对与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万小鹏教授代表西北工业大学致欢迎词。冯雪教授(清华大学)、孙庆平教授(香港科技大学)、钱克矛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Hui Hu(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马少鹏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等多位教授作了精彩的大会邀请报告,分享科研成果和学术经验。之后,学者们进行了为期数天的热烈而紧张的学术交流活动。

5.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

由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承办的2018全国固体力学会议于20181123-25日在哈尔滨举行。实验力学在本次大会设立了先进测量方法、技术与应用分会场。来自中国大陆、美国等地24个专家学者报告了相关研究进展。研究方向涉及材料、生物、化学等领域中的新兴测量方法、实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各种新技术,以及实验力学在新材料、重大工程结构、便携损伤检测等方面的应用等。

首先,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许峰教授作了题为“微波闪烧热失控机制的同步辐射4D实验研究”的邀请报告。浙江大学的庄志国副教授在光纤光栅领域作了深入工作,介绍了基于自解调光纤光栅的扭转声子晶体测量方法。赵沛副教授将材料设计与拉曼光谱测量相结合,发展了该复合方法在层状同质二维材料界面行为检测中的应用。北京理工大学的朱海斌介绍了柔性薄膜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兰州大学的刘聪研究了低温-真空显微调焦模块的研制与应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丁丽和中科院力学所的陈博先后报告了柔性海绵材料的力--磁耦合作用原理及SEM在微尺度扭转试验中的研究进展。北京大学黄建永教授研究了基于介电泳技术的细胞力学芯片,分享了该方法的原理与应用进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吴尚犬副教授介绍了具有生命活性的力学新现象,并基于该现象发展了实验力学测试新方法。武汉大学的王正直介绍了仿生剃度表界面的设计、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进展。天津商业大学的张晓川和清华大学的帅剑光分别介绍了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在管线钢应力腐蚀测量中的应用及实时DIC方法的研究现状。同时,来自美国Texas A&M University的刘梦莹作了研究报告“Quantifying in plane deformation by integrating indentation and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北京大学的陈建霖和武汉大学的刘泽分别探讨了复合材料板和非晶合金的性能与微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大连理工大学的石云峰介绍了一种削弱槽薄壁柱壳集中应力间接测量新技术,郑州大学的徐广涛介绍了CrNiMo合金表面变质层机械性能的球形压痕方法,华中科技大学的刘大彪介绍了微米级薄膜弯曲力学性能测量的新技术与装置。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的贺体人作了报告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并采用位移数据开展复合材料本构识别的可行性分析。昆明理工大学的夏海廷介绍了彩色数字全息在三维变形测绘中的应用研究。此外,大连理工大学的姜昊还分享了虚拟场法在铝合金激光焊接材料属性反演中的应用。

来自国内外百余名学者在分会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为实验力学的进一步发展与推进谏言荐策,推动了实验力学基础理论发展和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三、下一年度工作计划和安排

1.201812月或20191月,广东省深圳市,实验力学在大湾区大型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研讨会,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和《实验力学》编辑委员会联合会议。

2.20195月,山西省太原市,非常规环境及复杂介质力学行为研讨会,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和《实验力学》编辑委员会联合会议。

3.20198月,浙江省杭州市,中国力学大会-实验力学分会场及专题研讨会。

4.201911月,安徽省合肥市,全国实验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

5.201912月,广东省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背景下的实验力学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和《实验力学》编辑委员会联合会议。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www.cn100led.com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118金宝搏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