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0年03月31日
实验力学是一门连接基础研究和工程实践的重要学科,在力学领域中具有独特的作用,直接面向航空、海洋、建筑等多个国家战略需求。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为进一步推动实验力学的专业发展,提高实验力学在工程应用领域中的地位,更大的发挥实验力学在基础研究与工程实际中的作用,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在2019年先后举办或承办了多次国内、国际学术活动,包括“实验力学在大湾区大型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研讨会”,“非常规环境及复杂介质力学行为”,“力学类科学仪器研制与应用研讨会”,“第六届全国实验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背景下的实验力学机遇与挑战”,并在“2019年中国力学大会”和“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s of Advanced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ICMAMS 2019)”设立了实验力学分会场,进行专题讨论。期间,实验力学专委会和“实验力学”编委会召开了2次联合工作会议,对实验力学专业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本年度工作情况
1.实验力学在大湾区大型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研讨会
2018年12月28日,实验力学在大湾区大型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研讨会在深圳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由深圳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智能光测图像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图像测量与视觉导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承办。会议邀请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实验力学》编委会委员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于起峰院士担任会议主席。
大会开幕式由深圳大学智能光测图像研究院傅愉教授主持。深圳大学副校长徐晨致辞并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深圳大学35年来的发展历程。第十届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龚兴龙教授在发言中表示,研讨会旨在促进实验力学同行的学术交流,展示最新的实验测试方法、技术与仪器,同时推进实验力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拓展实验力学在大型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的应用。深圳大学智能光测图像研究院院长于起峰院士在发言中展望了实验力学发展的光明前景,他表示,实验力学领域的科技工作者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解决制约大型工程建设的技术问题,发掘科学问题,共同推进实验力学学科的发展。大会特邀的5位专家,包括中航发涡轮院的朱靖主任、汕头大学执行校长王泉教授、江苏大学的骆英教授、上海大学的陈巨兵教授、河海大学的曹茂森教授。
之后,实验力学专委会和“实验力学”编委会召开了联合工作会议。《实验力学》常务副主编、中国科技大学张青川教授在会上就刊物最近几年的投稿情况向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刊物编委会委员们以及与会专家作了通报。于起峰院士、龚兴龙教授、华南理工大学黄培彦教授、天津大学亢一澜教授也就如何进一步办好《实验力学》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北京理工大学的马少鹏教授通报了国务院学位办力学学科评议组和教育部力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力学实验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些想法,同时汇报了依托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在浙江嘉兴建设检验检测与科学仪器中心的构想和工作进展。
2.非常规环境及复杂介质力学行为
2019年5月17日至19日,“非常规环境及复杂介质力学行为”实验力学研讨会在山西太原举行。该会议由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太原理工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及太原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联合承办。会议主题围绕非常规环境及复杂介质力学行为的国际前沿,邀请了国内外同行交流讨论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实验测试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研讨实验力学新的发展方向,拓宽实验力学新的工程应用领域。会议主要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伍小平院士、天津大学亢一澜教授等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实验力学顾问委员会委员以及《实验力学》期刊编辑委员会委员参加。来自40多所高校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研究单位的10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开幕式由太原理工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王志华教授主持,实验力学专委会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龚兴龙教授致开幕辞,并祝愿大家在工作和科研中有新的突破,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树学峰教授致欢迎辞,对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本次会议围绕复杂材料/结构冲击失效的现代测试方法与技术、生物力学实验测试新概念、新方法与新技术,非常规油气开采中的实验力学以及其它相关问题,邀请了8个国内、外专家作报告。
之后,太原理工大学李志强教授作了题为“冲击动力学、生物力学实验系统研制及应用”的报告,介绍了太原理工大学力学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及团队,并展示了静动态多轴加载测试技术、梁和板的动力反直观行为实验的研究成果等;天津三英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作了“基于多场耦合力学作用下X射线显微CT技术的材料性能与结构表征”的报告。会议期间,组织参观了太原理工大学原位改性采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分组交流讨论新工科背景下实验力学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本次会议有助于各位学者了解实验力学相关领域的学术前沿,了解行业动态、交流分享研究成果,对于促进我国实验力学的前沿领域研究,加强实验力学与国家重大需求的结合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实验力学分会场及专题讨论会
2019年8月27-29日,中国力学大会在杭州举行。在本次力学大会中,全国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设立了实验力学分会场,重点展示近年来我国实验力学在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与应用领域的最新进展,推动实验力学研究成果的交流与发展。分会场共邀请了14位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实验力学专家学者报告了相关研究工作成果。
实验力学分会场的专家、学者展示了实验力学在先进实验测量理论、方法、技术和仪器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介绍了大型复杂结构力学装置、新型测量仪器和分析平台领域的最新成果。会场气氛良好,讨论热烈,推进了实验力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拓展实验力学学科在大科学工程、国民经济和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为实验力学的进一步创新发展提供诸多火花。
此外,实验力学专委会还设立了“实验力学先进测量方法、技术与应用”专题讨论会。
4.“力学类科学仪器研制与应用”研讨会
10月18-20日,力学类科学仪器研制与应用研讨会在青岛召开。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物理科学部和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青岛理工大学承办。于起峰院士担任会议主席。100余位代表参会。会议安排6个特邀报告,设置自由讨论时间。
5. ICMAMS 2019实验力学分会场
2019年10月19-22日,第二届国际先进材料与结构力学大会“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s of Advanced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ICMAMS 2019) ”大会在江苏省南京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逸夫科学馆召开。实验力学专委会在本次会议中组织一个实验力学专场,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首先,来自波兰的J. GutiérrezÁlvarez、天津大学的仇巍教授、浙江大学的赵沛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的刘大彪副教授、东南大学的邵新星老师分别作了邀请报告。与会专家的精彩报告吸引了大家广泛的兴趣,现场气氛友好而热烈,本分会场在各位学者热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
6.第六届实验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力学处和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实验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于2019年11月8-10日在合肥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峰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守虎教授、清华大学冯雪教授共同担任会议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伍小平院士、理事长北京理工大学方岱宁院士、国防科技大学于起峰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力学科学处雷天刚处长、综合与战略规划处张攀峰副处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罗喜胜教授、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龚兴龙教授、天津大学亢一澜教授、东南大学何小元教授、成都大学校长王清远教授以及来自于国内26个高校和研究院所的37位特邀青年代表等参加了本次会议。
国防科技大学于起峰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青川教授、东南大学何小元教授为与会青年学者作特邀报告。本届会议特别组织了实验力学青年发展论坛,旨在为与会青年学者提供与力学前辈和大师对话的平台,就实验力学的发展趋势及所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层次探讨,并针对青年学者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在11月9日下午的论坛上,理事长方岱宁院士跟与会代表亲切交流。在11月10日下午,伍小平院士做主旨报告,希望实验力学青年队伍互相支持,提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并进一步提升《实验力学》期刊的水平和层次。成都大学校长王清远教授在主旨报告中鼓励青年学者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融会贯通、开拓创新、不断坚持、敢于尝试。
本次会议深入贯彻了基金委青年学者系列会议的创办宗旨,营造了青年实验力学工作者深入交流、寻求合作的可持续性学术平台。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将为实验力学的发展和该领域青年学者的培养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下一年度工作计划和安排
1.2020年4月10-12日,安徽省桐城市,软物质复杂力学行为的实验研究学术研讨会,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和《实验力学》编辑委员会联合会议。
2.2020年10月16-20日,江苏省镇江市,光学工程&实验力学国际研讨会。
3.2020年11月,四川省成都市,川藏铁路极端复杂环境力学行为实验研究研讨会,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和《实验力学》编辑委员会联合会议。
86 10 6255 9588
86 10 6255 9588
office@www.cn100led.com
100190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
学会微博 |
力学科普 |
力学学报 |
力学学报英文版 |
力学进展 |
力学快报 |
力学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