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首页 > 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 流变学

2021年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2年03月14日

一、2021年亮点工作

1.圆满完成了2027年第二十届国际流变学大会(ICR2027)申办工作

国际流变学大会(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RHEOLOGY)是国际流变学界最高级别的学术会议,原则上每4年举办一次。此前,亚太地区日本(19682016)、韩国(2004)、澳大利亚(1988)均举办过国际流变学大会。但遗憾的是,我国一直未曾举办国际流变学大会。举办一次成功的国际流变学大会,是几代中国流变学人的夙愿。

本届流变学专委会把申办ICR2027、并以此带动我国流变学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促进我国流变学事业的发展作为重点工作之一,由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袁学锋教授领衔,专委会成立了国际交流工作组。ICR2027申办工作组与华南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单位联合,在、中国化学会、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和专委会委员的大力支持下,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全力以赴,经过一年多精心细致的工作,圆满完成了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主题名片的ICR2027申办书。设计精美的ICR2027申办书于202199日提交给亚太地区国家流变学会审议,当日即获得一致赞扬。这是继今年2月获得日本、韩国、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等亚太地区国家流变学会一致决议推荐我国承办ICR2027以来,亚太地区国家流变学会对这一正式决定的再次确认。910日,ICR2027申办书正式提交给国际流变学会(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Rheology-ICR)主席Paulo R. de Souza Mendes教授和秘书长Gerald G. Fuller教授,同时通报了亚太地区国家流变学会的一致决定,获得ICR领导层的赞扬。

ICR遴选世界流变学大会举办国的惯例是:1)各大洲轮流举办;2)由所在大洲国家和地区流变学会联合推荐;3ICR最终确认,并在前一届世界流变大会结束时公布。按此惯例,我国应已获得ICR2027举办权,但正式决定需要在2023年在希腊举行的第十九届国际流变学大会(ICR2023)闭幕式上公布。

2. 专委会委员陈全研究员喜获国际流变学Metzner

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全研究员获得了美国流变学会授予的2021年度Metzner奖,以表彰其在“缔合高分子体系和高分子共混体系理论和实验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

该奖项全称“Authur B. Metzner Early Career Award”,是美国流变学会为纪念著名流变学家Arthur B. Metzner而于2008年设立,旨在奖励为促进流变学发展做出重要创新性贡献的杰出青年流变学者,全球每年评选1位。此前已有12位学者获奖,全部来自美国和欧洲的研究机构,陈全研究员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流变学者。

二、分支机构内部建设情况

1. 召开了1次专委会工作会议

2021419日在珠海中国化学会第32届学术年会期间,专委会召开工作会议。会议讨论了ICR2027申办工作、学术交流工作及中国力学大会流变学分会场组织工作、青年工作、专业组建设、以及专委会与《工程科学学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两期刊合作事宜。

2.召开了2次专委会主任委员(扩大)会议

202165日、82日分别线上召开两次专委会主任委员(扩大)会议,主要讨论了ICR2027申办工作、中国流变学研究及应用代表性成果征集等问题,审查了ICR2027申办报告初稿。

三、分支机构本年度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情况

1. 组织了中国化学会第32届学术年会流变学分会并获“优秀分会组织奖”

中国化学会第32届学术年会2021419-22日在珠海举行,专委会组织了流变学分会,由本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太原理工大学郑强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俞炜教授担任主席,共安排4个主旨报告,26个分会邀请报告,30个分会口头报告,35个墙报和7个自由交流报告。与会学者围绕高分子熔体/溶液、凝胶、乳液、悬浮液、石油等领域中流变学研究进展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研讨。会议评比了“最佳墙报”。流变学分会获得中国化学会第32届学术年会优秀分会组织奖。

2.举办了2021年复杂流体流变学讲习班

讲习班由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和东华大学共同主办,由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先进低维材料中心、上海交通大学流变学研究所承办,于2021819-21日举行。由于疫情原因,原定线下举办的会议改为线上进行,讲习班免费开放。上海交通大学俞炜教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陈全研究员(专委会委员)、浙江大学宋义虎教授(专委会秘书长)、东华大学刘庚鑫教授、四川大学黄茜教授等学者就流变学基础、线性流变学、非线性剪切流变学、非线性拉伸流变学、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分子流变学等基础内容和前沿进展举行了介绍。讲习班得到了广泛的参与和关注,最高在线人数达600人。

3. 组织的3个学术交流活动因疫情原因推迟举行

受疫情影响,原定于202181-4日在成都召开2021年中国力学大会流变学分会场推迟举行,原定于2021814-16日举行的第一届石油流变学青年沙龙推迟举行,原定于2021821-22日举行的第14届复杂流体流变学研讨会推迟举行。

4. 与两个学术期刊签订了合作协议

为了进一步扩大流变学在工程技术界的影响,流变学专业委员会与北京科技大学期刊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在北京科技大学主办的《工程科学学报》上设立“流变学与应用”专栏,并推荐优秀英文稿件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期刊发表。

《工程科学学报》是由教育部主管、北京科技大学主办的学术类科技期刊,1955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被美国《工程索引》(EI)等多个国外著名检索刊物或数据库收录,先后荣获多项国内期刊奖,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精品期刊展”、《有色金属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1级别、《冶金工程技术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1级别、材料腐蚀与失效领域中文高水平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是教育部主管、北京科技大学主办的英文版学术期刊,1994年创刊,被SCIEICASScopus等国际著名文摘或检索系统作为文献源期刊收录。20142016-2020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Top 5),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精品期刊展、《有色金属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1级别、《冶金工程技术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1级别。2019 JCR影响因子为1.713

4. 专委会委员积极开展了系列学术交流工作

筹备中的“理论与计算流变学专业组”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学术交流活动。华南理工大学周嘉嘉教授成功组织了第12期软物质动力学“咖啡休息间网络研讨会(Coffee-break Webinar)”,以非正式研讨模式在疫情下开展学术研讨,获得同行的普遍好评。

袁学锋教授领衔的广州大学系统流变学研究所受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委托,联合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亚太技术转移中心,于722日成功举办线上“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峰会”(详见:https://www.apriknet-4ir.org//topic/875.html?topicId=21)。另外,作为金砖国家信息通信技术与高性能计算创新合作中心的依托单位,于820日成功举办“金砖国家信息通信技术和高性能计算”线上研讨会(详见:https://www.brics-ict-hpc-hub.org/article/951.html),围绕金砖国家在新工业革命时代下的发展需求,利用丰富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通过突破基于高性能计算的数字仿真技术,构建数字孪生创新平台和开源生态系统,在促进传统农业与矿业的转型和升级方面开展示范性应用。

广州大学系统流变学研究所将于1214日至18日承办由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物理气体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十届中国空气动力学物理气体动力学学术交流会暨多相流和湍流高精度并行计算冬令营”(详见:http://isr.gzhu.edu.cn/info/1276/2391.htm)。

四、党建和思想政治引领

流变学专委会共有委员27人,其中中共正式党员20人。20214月党委批准成立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党的工作小组,副主任委员罗文波担任组长,秘书长宋义虎担任副组长。党小组发挥党组织在分支机构中的政治核心、思想引领、组织保障作用,多次组织委员单位和委员开展党史学习,例如组织观看中国科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2021年度第三次和第九次集体学习扩大会议,组织收看“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参加“百年党史百家学会”党史知识竞赛的线上答题活动和“百名科学家讲党史党课”活动。

专委会国际交流工作组在专委会党的工作小组领导下开展学术活动,在对外交流过程中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ICR2027申办书以生命之源“水”的运动和变形为主题,设计具有鲜明中国元素的“甲骨文‘水’、篆刻印章、中国红”会徽表达流变学与中国的历史渊源。申办书首先突出孔子“万物皆流”的哲学思想,与同一时代赫拉克利特提出的“万物皆流”思想构成中西文化和学术交融的纽带,并提出“欢迎ICR首次回家”,表达了中国是流变学核心思想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申办书通过大型会议中心、便捷交通、著名风景名胜、和谐生态环境和中国流变学研究工作亮点,向国际同行充分展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也让国际同行充分了解流变学研究与实践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贡献和无限机遇。

ICR2027申办报告封面

五、2022年工作计划

1. 组织系列学术交流活动,创办并推进“流变学青年学术沙龙(论坛)”

2022年专委会计划举办的学术活动包括:第16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2022年复杂流体流变学研讨会、第一届石油流变学青年学术沙龙、第一届全国岩土流变力学与工程安全青年学术论坛等。

青年工作是本届专委会的重点工作之一。本届专委会成立一年多以来,专委会的青年工作取得可喜进展,青年学者开展学术交流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也表达了举办以青年学者为主体的学术交流活动的强烈愿望。专委会研究认为,应该鼓励和支持青年学者投身流变学事业的积极性,从而提升流变学学术队伍的活力,为我国流变学事业和学会工作培养更多更好的后备人才,同时也进一步丰富流变学学术交流活动。为此,专委会经研究,提出了设立“流变学青年学术沙龙(论坛)”的工作计划。专委会的目标,是将其打造成我国流变学系列学术活动之一(目前专委会已有的学术活动包括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中国化学会年会流变学分会场、中国力学大会流变学分会场),成为流变学青年学者学术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该学术活动拟每年举办1-2次,由专委会负责组织,主题包括高分子流变学、电磁流变学、石油流变学、岩石岩土流变学、矿山流变学、道路工程流变学等。每次活动的主题由青年学者提出,专委会审定,报上级学会批准。每次活动针对该主题领域的关键问题、发展方向和挑战,形式灵活,包括邀请报告、主题报告和研讨等,重在研讨,力图通过思想碰撞擦出创新思维“火花”。参加人员主要是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青年学者和在读研究生,专委会到场指导。

2. 继续做好ICR2027申办的后续工作

虽然ICR2027的申办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中国流变学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接近获得ICR举办权,专委会和ICR2027申办小组依然要不放松、不懈怠,积极与亚太地区和国际流变学会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牢牢锁定ICR2027申办的已有成果,为正式获得ICR2027申办权而不懈努力。

与此同时,专委会的重点工作,要逐步转移到“为成功举办ICR2027而奋斗”的方向上来。一是加大力度开展国际交流,广交朋友、多宣传我国流变学研究的成果,进一步扩大中国流变学界的国际影响。二是加强国内流变学学术交流,积极吸引相关学科领域同行参加流变学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加强流变学科学普及工作,加强对流变学青年人才的培养,为举办一届精彩纷呈、富有特色的国际流变学大会营造良好氛围。

3. 进一步加强专委会组织建设

一年多以来,流变学专委会在学术交流、ICR2027申办、青年工作等方面取得令人欣喜的成绩,重要经验之一是专委会组织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了使专委会工作更上一层楼,未来专委会将进一步加强与改进组织建设。

本届专委会成立后,根据我国流变学研究和应用发展的实际情况,专委会提出了按理论与计算流变学、高分子流变学、电-磁流变学、岩土流变学、石油与矿业流变学五个主要方向设立专业组的方案,并于2020年向递交了申请报告。此后,今4月与力学学会办公室就专业组设置方案进行了沟通。但目前尚未获得学会的正式批复。

尽管未获正式批复,拟筹建的各专业组已在各自方向积极开展工作,例如理论与计算流变学专业组(筹)在袁学锋教授带领下,已开展系列学术交流;石油与矿业流变学专业组(筹)在张劲军教授带领下组织青年学者筹备了“第一届石油流变学青年学术沙龙”(原定今年8月份举行,因疫情推迟到2022年);岩土流变学专业组(筹)在饶秋华教授、罗文波教授带领下将于2022年举办“第一届全国岩土流变力学与工程安全青年学术论坛”。学会正式批准成立专业组,将更利于全面推进流变学专委会的工作。为此,请学会就流变学专委会专业组设置问题给予指导。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www.cn100led.com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118金宝搏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