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年03月14日
一、2021年亮点工作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按照全国各地疫情防控的相关规定,原计划于本年度举办且由地球动力学专委会负责的多个国内外学术活动和会议,被迫暂定,部分延期至明年,限制了本年度专委会工作的开展。但利用线上会议和微信群的组织形式,专委会工作仍得以有序进行,包括今年2月份开展专委会青年托举项目候选人遴选工作,及今年6月份开展的“青年科技奖”的推荐和评选工作等。
期待下一年度疫情显著好转之后,本年度延期的学术会议和工作会议得以重新召开。
二、分支机构内部建设情况
本年度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没有组织线下的内部工作会议,但利用线上形式,专委会的工作安排及党组织建设会议仍得以有序开展。具体包括,由专委会负责的“青年托举项目”候选人遴选工作,及“青年科技奖”的推荐和评选工作等;不定期地在线上举行党史、时政及疫情防控政策和先进事迹的学习等。
三、分支机构本年度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情况
因为新冠疫情防疫管控的相关规定,原计划于今年举办,且以列入活动机会的学术会议,被迫取消,推迟至下一年度。已取消的会议的包括:原计划于今年11月在珠海举办的“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其中的“板块构造与地球动力学过程”专题由本专委会负责),以及原计划于今年6月份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届亚太岩石圈与地幔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七届计算地球动力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该研讨会由本专委会主任委员李忠海教授负责,多位委员组织参与)。
四、党建和思想政治引领
尽管新冠疫情对专委会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不便和影响,但借助网络会议及微信群聊的形式,专委会本年度在党组织建方面仍得以正常而有序地运转。具体表现在,不定期上传和学习党史及新时代下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线上宣传中央及地区防疫防控的相关举措规定;学习疫情防控及各行业中的突显出的先进个人和事迹。同时通过上述组织学习,让专委会同志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我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维护人民利益,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以及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五、2022年工作计划
2021年预计召开国内及国际会议各一次,会议具体信息如下:
(一)国内会议
会议名称:“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中的“板块构造和地球动力学过程”专题会议
会议简介:“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组委会、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与成矿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主办,由国内外地学领域专家支持和参加,旨在进一步加强地球科学领域最新学术成果交流。其中的“板块构造和地球动力学过程”专题主要讨论和交流计算地球动力学领域的最新成果,是地球动力学领域每次一年的学术盛宴,吸引诸多国内同行的积极参与和响应。
会议时间:预计2022年10月,具体待定
地点:北京
会议议题:板块构造和地球动力学过程
会议组织形式:
大会特邀报告
会议展板
会议摘要提交等相关信息请关注后续通知
组织委员会:
冷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李忠海(中国科学院大学)
黄金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张南(北京大学)
李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二)国际会议
会议名称:3rd Asia-Pacific Workshop on Lithosphere and Mantle Dynamics & 17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the Frontiers of Computational Geodynamics (第三届亚太岩石圈与地幔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七届计算地球动力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
会议简介:亚太岩石圈与地幔动力学研讨会为双年会,第一届会议于2016年在中国台北召开,第二届会议于2018年在日本横滨召开,第三届本计划于今年6月在北京召开,但因为新冠疫情影响,而被迫推迟至2022年举办。计算地球动力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自2004年起每年在北京召开,由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及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主办。
会议时间:预计2022年6月,具体待定
地点: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国际会议中心
会议议题:
板块俯冲起始动力学
早期地球演化动力学
地球深部水、碳循环动力学
青藏高原与特提斯动力学
地震动力学与灾害
大数据与机器学习在地球动力学的应用
全球板块重建与动力学模拟
会议组织形式:
大会特邀报告
会议展板(展板报告可准备不超过2分钟的幻灯片进行口头展示)
会议摘要提交等相关信息请关注后续通知
学术委员会:
Fabio Capitanio(Monash University)
Frederic Deschamps(Academia Sinica )
Nicolas Flament(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
Michael Gurnis(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ngyeol Lee(Yonsei University)
Takashi Nakagawa(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石耀霖(中国科学院大学)
张怀(中国科学院大学)
组织委员会:
李忠海(中国科学院大学)
孙道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李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皇甫鹏鹏(中国科学院大学)
张振(中国科学院大学)
张岩(中国科学院大学)
86 10 6255 9588
86 10 6255 9588
office@www.cn100led.com
100190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
学会微博 |
力学科普 |
力学学报 |
力学学报英文版 |
力学进展 |
力学快报 |
力学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