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理事会

首页 > 关于学会 > 理事会

谈镐生

发布日期:2010-01-01

                      19162005年)

谈镐生,著名力学家和应用数学家。长期从事流体力学、稀薄气体力学和应用数学研究。提出了植被流局部扩散模型;发现了网格湍流负二次幂衰减律。在自由分子流、旋翼边界层、激波马赫反射、马赫波锥相互作用和分离流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70年代以来,他强调了力学学科的基础性,并积极指导和支持力学的基础研究,首先提出在我国建立分两级培养研究生的制度,对我国力学事业发展与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
  谈镐生,1916121日出生于江苏省吴县,祖籍常州武进县。父亲谈振华,清末贡生,以教书和当职员为生,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日本侵略军侵占家乡时,曾因抵制悬挂日本国旗险遭杀害,在当地被誉为民族爱国教师。谈镐生5岁丧母,学龄前由乃父教授“四书”、“五经”,10岁在苏州的小学就读,1929年进苏州中学,很快就显示出在文学、美术和数学方面的天赋,数理成绩在全班一直名列前茅。高中毕业前,他自学完微分方程、变分法等大学课程。193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1939年获工学士学位。同年,进入成都航空机械学校高级班学习。1940年毕业后,到中国航空研究院当副研究员。两年内,他解决了滑翔机蒙布张力的测量问题,制成了张力计,并获得奖章;还与老师林致平一同发表了《正向薄板承受边压时的弹性稳定问题》等两篇论文,显示出扎实的基础和科研的才能。1945年,他通过了公费留美考试,1946年,怀着科学救国的志向,远渡重洋赴美攻读研究生。他先到加州理工学院,同年转入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生院,在WR.西尔斯(Sears)教授指导下,1949年,以论文《有限翼展超音速双翼的波阻》(The wave dragofasupersonic biplane of finite span)获数学、力学和航空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在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生院任研究员,从事激波马赫反射问题、旋翼层流边界层和流体分离区问题的研究。在这些领域内取得的丰硕成果,使他迅速成为国际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19541956年,他在美国诺脱顿大学任工程力学副教授,研究运动浸没体与表面波的相互作用。19561957年,任美国底特律大学航空工程教授,研究超气动区弹头曲线优化问题。19571962年,在美国创办高等热工研究所,先后任所长和科学顾问。除了继续研究超气动区弹头曲线优化问题外,还对湍流衰减规律和植被流问题进行了研究。19631965年,任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教授,继续从事湍流衰减规律研究。196510月回国。旅美期间,曾被聘为《力学评论》(Appl. Mech. Review)、《数学评论》(Mathematics Review)和《航空学报》(J. of Aeronautical Sci.)的评论员,以及美国海军部特邀顾问。
  回国后,谈镐生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这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前夕,谈镐生以他的一颗赤子之心迎接了面临的种种磨难。在很不安定的环境下,他仍参加和指导了激光物理、板块运动规律、相对论热力学和稳定性问题的研究,醉心于为国家培养科技人才。1976年他就研究生和高级科技人才培养问题积极向中央献策,并率先指出力学的基础性,大力倡导力学的基础研究。
  1978年,鉴于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和对祖国科学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中国科学院邀请他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
1980年,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学部委员。1981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所学术委员会主任。1984年,被增补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75年以后,他还曾兼任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副主编,《力学进展》主编,中国科技大学力学系主任,常务理事等职。
20059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www.cn100led.com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118金宝搏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