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5年11月05日
2015年度何梁何利基金奖今天在京举行。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项——“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花落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授邬江兴和海军工程大学教授马伟明。俞茂宏等31名科学家荣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陈占胜等14名科学家荣获“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乙晓光等出席颁奖大会并为获奖人颁奖。何梁何利基金信托委员会主席、评选委员会主任朱丽兰作了工作报告。
邬江兴创造性地把逐级分布式控制等计算机设计原理应用于交换机的研制实践,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万门控数字交换机,带动了国产程控交换技术及其产业群体崛起,他主持研制出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路由器,牵头研发了“中国高速信息示范网”,发明了大规模介入汇聚路由器结构,牵头成功构建“高性能宽带信息网(3TNet)”,为实现我国在宽带信息网核心技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邬江兴于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马伟明首创了“电力集成”技术思想,研制成功三代集成化发供电系统,使我国舰船在该领域进入世界领先行列;首创了舰船中压直流综合电力技术路线,研制成功的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攻克的电磁发射技术实现与世界最先进技术同步发展,推进了我国传统武器装备向电磁能武器装备的变革;同时将军用技术成果向民用领域转化,促进了新能源接入技术产业化发展。马伟明于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此次中国科学院下属单位获得何梁何利奖的共有10人。其中,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奖者为8人,分别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中科院化学所姚建年、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翟明国、中科院微生物所高福、中科院水生生物所桂建芳、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任进(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田志刚、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吕金虎;获得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的有两人,分别是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所李学龙、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刘中民。
从整体来说,今年何梁何利奖科技成果丰硕,其特点包括:国防科技领域创新成果显著,基础研究持续发展态势良好,产学研合作创新再创佳绩,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效益突出,区域创新厚积薄发,中小城市科技创新异军突起,医学药学领域群英荟萃竞争激烈,中青年人才和海归人才成创新主要力量。
据悉,此次获奖人最大年龄81岁,最小年龄39岁,平均年龄为57岁,45岁以下的约占12.8%,45~60岁的约占57.4%,60岁以上的约占29.8%,获奖人员年龄梯次和结构更加优化。海外归国人员比例达到63.8%,中青年人才和海外归国人员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
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于1994年创立。在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20多年来,何梁何利基金共遴选奖励1147位优秀科学家,成为我国社会力量设立科技奖的杰出代表。
(转自:《中国科学报》)
86 10 6255 9588
86 10 6255 9588
office@www.cn100led.com
100190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
学会微博 |
力学科普 |
力学学报 |
力学学报英文版 |
力学进展 |
力学快报 |
力学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