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6年11月04日
53%、53%、43%、28%,这是女性在本科、硕士、博士和研究者阶段的占比,最近,这一数据引起了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会长程东红的关注。
近日,2016年世界生命科学大会“生命科学中的女性”论坛在北京举行。多名中外女科学家在论坛上发表演讲,展示面对生命科技领域突飞猛进的发展,应发挥女性优势和创新潜能,享受科研事业,平衡家庭和事业的双重角色。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王志珍表示:“女性在未来生命科学研究中将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我们鼓励年轻一代的女性积极投身这项事业。”
“漏油的管道”
最新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中国科协的所属学会的女性会员占比21%,其中理事占比13%,主席和副主席占比8%。这表明,尽管女性会员的占比逐年增高,但理事、副主席、主席等领导岗位的女性比例仍然较低。
不仅如此,在代表最高学术水平的院士群体中也存在着这一现象——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女性只占6%和4%。
对此,程东红将其总结为“漏油的管道(leaky pipeline)”。程东红看到,全世界范围内,女性在科学事业中比例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一项数据统计显示,女性本科学生比例为53%,高于男性学生,并一直持续到硕士研究生阶段。到博士研究生阶段,女性学生的比例下降至43%。到了研究人员中,女性比例急速下降到28%。为此,清华大学教授颜宁曾在媒体上问道:“女科学家去哪儿了?”
此次论坛上,程东红表示,要让女性在数量上顶起半边天,必须从增加女性科研人员的数量入手。
科研,与性别无关
“俗话说‘妇女能顶半边天’,我们骄傲地看到,许多女性科学家在她们的领域中做出了重大贡献。”王志珍在此次论坛上的致辞中表示。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陈化兰因其在禽流感病毒领域的研究两次蝉联素有“女性诺贝尔”美誉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此次论坛上,陈化兰介绍了她长达二十多年对禽流感病毒的研究,如何为国家科学防控H7N9禽流感提供重要依据。
中科院遗传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高彩霞率先在小麦和大米上成功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解决了小麦基因工程的问题。去年,高彩霞入选《自然》(Nature)杂志评选的中国“科学之星”。回顾职业生涯,她表示,纵然有再多的困难,“不管怎样,我们都要试试”。
“科研,不应当受到性别的限制。”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生物与生物工程系教授Alice Huang强调。
寻求科研家庭双丰收
“我们鼓励年轻一代女性科技工作者更多地加入科学事业,实现科研和家庭双丰收。”程东红说。
事业和家庭,是每一个职业女性面临的问题,女科学家也不例外。颜宁曾表示:“当我慢慢意识到许多女孩子、特别是我自己的学生,只是因为社会家庭的共识,因为在某一阶段或主动或被动地必须做选择题,而脱离了她们本来挺有天赋的科研世界,我真的挺痛心。”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这句话用在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吴蓓丽身上再合适不过。多年来,她和同为上海药物所科研人员赵强的丈夫齐心协力专注国际GPCR结构生物学研究,取得了多项重要进展。
论坛上,陈化兰、高彩霞、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陈婷、吴蓓丽以及美国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教授Natasha Raikhel等优秀女科学家的经历,为年轻一代树立了榜样。
“只要能妥善处理工作和家庭,我们也能取得出色的成绩。”一名女研究生表示。
(转自:科学网)
86 10 6255 9588
86 10 6255 9588
office@www.cn100led.com
100190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
学会微博 |
力学科普 |
力学学报 |
力学学报英文版 |
力学进展 |
力学快报 |
力学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