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青托资料

首页 > 青托资料 > 青托故事

【项目通知】关于启动第七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暨“青年人才蓄水池”项目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1年10月16日

各位理事、分支机构负责人: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服务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努力推进力学学科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现正式启动第七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暨“青年人才蓄水池”项目推荐选拔工作。

一、项目介绍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由中国科协立项,择优支持科协所属全国学会或学会联合体具体实施。实施工作主要分为学会申报、评审、实施、检查验收等阶段,采用以奖代补、稳定支持的方式,大力扶持有较大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32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

“青年人才蓄水池”是为打造国家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后备队伍,根据第11届理事会第4次全体常务理事会会议精神,正式启动实施的青年人才项目。该项目结合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探索、创新青年科技人才的选拔机制、培养模式、评价标准,培育造就大批优秀力学青年科技人才,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人力资源保障。

将择优支持具有潜力的青年力学人才,重点支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提升代表性和针对性,重点关注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潜心研究、守正创新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为推动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国内开展学术研究取得突出成绩、在国内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等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学会将采取广泛的遴选方式,经过多渠道专家推荐,最终选出符合条件的人选。

1. 评选出相应名额的候选人作为“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上报科协。每年获得中国科协的专项支持,每年度考核评价合格者将连续获得三年资助。

2. 评选出10名候选人作为“青年托举人才”,成为“青年人才蓄水池”的储备人才,获得的专项支持。其中,青年科技人才类不少于6人、海外引进人才类不多于4人。支持计划一般不超过三年,执行中每年进行阶段检查,视执行情况确定是否滚动支持。如在支持期间,通过了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的遴选评审,则调整为“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

二、申报条件

候选人分为青年科技人才和海外引进人才两类。青年科技人才类对应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遴选条件;海外引进人才类需要有海外经历,年龄相应放宽。具体条件如下: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工作的中国籍公民,会员(入会链接://www.cn100led.com/notice.htm)。

2.青年科技人才类年龄不超过32岁(1989年6月30日以后出生),女性年龄可放宽2岁;海外引进人才类年龄不超过35岁,女性不超过38岁。

3.具有力学或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具有固定工作单位的研究人员。海外引进人才类需近3年内回国,且具有2年及以上的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

4.学风端正,热爱并致力投身于力学科研事业,具有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和基本条件,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清晰的研究思路和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具备可预期的科研潜力。

5.曾被取消被托举人入选资格的,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往届入选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启动支持计划入选者和其他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不作为遴选对象。

6.推荐人选所在单位或团队能够提供相应的配套资金和政策支持,共同促进其成长。

7.每位申报人须获得3名同行专家联名推荐,其中至少2位同行专家与申报人具有相同研究领域,至少1名专家承担指导、托举责任。

8.只能通过单一渠道(全国学会或联合体)申报,多渠道申报者一经发现取消资格。

三、工作流程

本项目按照组织推荐、初评、复评、实施四个阶段组织实施。

1.推荐。推荐人在推荐网站填写《青年人才托举项目推荐表》(网址:http://183.214.193.180:3018/kjpj/login.htm),于2021年11月5日前将签名后的扫描件通过系统上传。推荐人对其填写相关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并确保符合保密规定。

推荐渠道:

1)理事会:候选人可由3位理事联名推荐,每位理事可推荐1位候选人;

2)各分支机构:学会分支机构可推荐2位候选人(其中青年工作委员会和青年学术沙龙可各推荐4位候选人)。

2.初评。学会秘书处收集申报材料后,由青托工作委员会组织专家初评,确定答辩候选人名单。

3.复评。按比例遴选中国科协青托候选人进行现场答辩,专家现场评议,确定最终候选人。

4.实施。确定“托举人才”后,对“托举人才”予以连续三年支持。对于资助效果明显的优秀人才,在三年支持期结束后,学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后确定后续支持计划。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周冬冬,张烨文

电话:010-82543909,82543905

电子邮件:office@www.cn100led.com

通讯地址: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秘书处

邮政编码:100190


附件: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推荐表(样表)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www.cn100led.com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