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党建专题

首页 > 党建专题 > 党员风采

许春晓:深耕湍流研究三十余年,教书育人不停歇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06日

许春晓1985年至1995年在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读本科和研究生,分别于1990年、1992年和1995年获得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5年毕业留校工作至今。目前为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流体力学和湍流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已发表 SCI论文9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2部、教材1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项目课题及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等。目前担任 Physics of Fluids期刊副主编、空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空气动力学会副理事长、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及女科技工作者委员会副主任。200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湍流是流体力学的经典难题,也是航空航天等重大工程领域不可避免的流动问题,许春晓从本科毕业设计开始接触到湍流研究,至今已在该领域耕耘 30余年,她不畏艰难、耐得住寂寞,对科研难题具有锲而不舍、一追到底的探索精神,在壁湍流机理、数值模拟和减阻控制方面取得了优秀成绩。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湍流的直接数值模拟成为湍流基础研究的重要手段,上世纪 90年代,许春晓克服了计算资源不足、开发了高效的计算程序,在国内最早开展了槽道湍流的直接数值模拟,发现了极近壁区的强脉冲现象,指出了以往实验数据处理中的错误,被美国三院院士、Stanford 大学湍流研究中心主任 Moin教授赞为湍流直接数值模拟指导实验研究的范例。流动从层流转变为湍流后带来的高摩阻高热流一直是航空航天领域中难以避免的难题。许春晓以湍流相干结构为抓手,系统开展了壁湍流减阻控制机理和控制方案的研究。壁面高摩擦阻力的产生与近壁区的流向涡结构密切相关,许春晓从流向涡产生机制出发,揭示了流向涡的控制机理,并通过对壁湍流内外区相互作用的研究,揭示了随着雷诺数升高减阻效果变差的原因,并给出了预测减阻律大小的关键参数。近年来,许春晓进一步研究了粗糙度、颗粒、压缩性等复杂因素对壁湍流的影响,给出了粗糙壁湍流、标量壁湍流和可压缩壁湍流近壁区湍流脉动的预测模型,提出了壁湍流大涡模拟的离面边界方法。研究工作被美国科学院院士 F. Hussain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Borthwick教授、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 I. Marusic教授以及 J. Fluid Mech. 副主编 H. Choi教授高度评价。

upfile

作为一名教师,许春晓始终把教书育人放在首位。2021年主动要求担任了行健书院力 1班新生班主任,为使同学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她与全班 28位同学进行了一对一的餐叙。她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积极践行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长期为钱学森力学班讲授《流体力学》课程,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在 12轮次的教学实践中,通过经常性地梳理、调整教学内容和顺序,加强实践环节和过程考核,更加有利于同学学习和掌握课程的难点,提高了同学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学习成效,为如何教好、学好公认困难的理论课积累了经验。加强课程思政,践行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在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历史上,钱学森、郭永怀、陆士嘉等前辈做出了杰出贡献,在讲到相关内容时,通过对他们学术思想和先进事迹的介绍,引导同学塑造正确的价值观,鼓励同学投身于国家的重点行业、服务于国家的重大需求。许春晓的博士生余明于 2021年博士毕业后积极投身国防,入职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upfile

许春晓始终把教学放在首位,从教 27 年来,课堂教学从未迟到过。许春晓因为家离学校较远,经常堵车,尤其是天气不好时堵车更严重,她总是尽最大努力保证正常教学。有一次许春晓得了肠胃炎又赶上下雨,便决定开车去学校,为了保证早上第一堂课准时到校,许春晓提前从家里出发,但仍赶上了大堵车,她果断返家,随后冒雨骑车近 10 公里,准时到达了课堂。从此为了保证早上第一节课能按时到课堂,无论酷暑严冬,许春晓养成了骑车的习惯。

许春晓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努力关心每一位同学。在给力 6 班上《流体力学》课时,有一位同学前几次测验成绩不理想,产生了畏难心理,许春晓便每周两次定时给这位同学答疑、一对一辅导,帮助同学克服心理障碍、建立信心,使同学顺利完成了学业,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许春晓的一位研究生因为家庭变故,心情受到很大影响,导致论文工作时断时续,情绪陷入了恶性循环。许春晓主动了解情况,多次和这位同学谈心,帮助他理顺和家里的关系,并委托实验室的其他研究生对他进行关心和帮助,节假日多次邀请他来家里过节,尤其是春节期间,使同学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今年这位同学顺利完成了博士论文答辩,即将入职航天部门。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www.cn100led.com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
Baidu
map